有老师觉得,像我这样打破教材体例、大胆取舍内容后重构的教学设计,会多多少少以牺牲学生“应试”为代价。现实的确如此。但从另一方面去思考,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完全没必要为此纠结。现在的高考是在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必备知识固然是基础,但一堂课,如果能凸显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科素养的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那就是在积极“应考”“应试”。
教学
人民网报道:走!一起去博物馆里上节文史课
收获远不止于此。一位同学在观后感中写到:“件件文物上早已不明丽的颜色、斑驳的花纹、磨平的字迹,并未使它们失去价值,因为那些都是岁月的模样、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谈及文博资源进课堂的意义,钱老师说:“真正走进博物馆学习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启发其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家国情怀,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铸牢文化自信。”
警惕那些仅存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伪史料”
史料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寻找史料的途径大多都是网络检索,从同行教师的课件中选用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史料。若再“较真”一点,对教学中所使用的的每一则史料均追本溯源、判别真伪,则难度很大。在教学中,我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想查证某则史料的出处,却发现在网络检索时搜索结果大多都是试题与课件。这类史料就是仅存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伪史料”。如果再深究一下,会发现在这类史料所标注的来源中,是很难查到真正原文的。
文艺复兴反对教皇统治吗?宗教改革反对禁欲主义吗?
宗教改革确实是要进一步将人性从教皇和天主教会那里挣脱出来,但是却又用新教的权威对人们加以了限制,给人们的心灵再次套上棚锁。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上课需要给学生展示课程标准、教学(学习)目标吗?
给学生展示教学(学习)目标,应当是对目标教学的一种曲解和误解。在课堂上展示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本质上是教学观念的一种倒退。无论是“三维目标”还是“核心素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会过时。教师在一堂课上是否在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否具备目标意识,关键应在于教学活动背后所渗透的理念,而非形式化的表象。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华中师大一附中学习有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参观学习的两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句话。在学校教学楼上,这两句话被展示在最显眼的地方。在与校领导和教师交流中,这两句话是常常被提及的。其实这两句话听起来并不陌生,和教育界曾经提倡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颇有相似。但它之所以在华中师大一附中深入人心且引起我们这些参观学习者的共鸣,我觉得是把一个真教育的道理变得接地气、可操作。
正在日本展出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究竟是“侄“还是“姪” ?
通过阅读《祭侄文稿》原文,查证相关人物关系,可以明确这篇祭文就是写给颜真卿的侄子、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的。用“侄”当属正确,但人教版教材中为何使用了“姪”呢?
记我的第二次全市教学开放周公开课
如果说2012年的那次公开课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亮相课”,那么这次公开课就是经过这6年在兰大附中这个平台上专业成长发展的一次“汇报课”。我也希望能带着这次公开课的收获和问题,砥砺前行,经过接下来一个阶段的成长,能够拿出一堂让我自己更满意的、属于我的“展示课”。
再度落选教学新秀……
人最不该被同一块石头给绊倒,但却也最容易被同一块石头给绊倒。两年前在外校参加兰州市第十三届教学新秀复评,和五位历史教师争夺一个晋级名额,最终排名第三,遗憾落选。今年,再度参加兰州市第十四届教学新秀复评,来自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不同学科的共六位老师一起争夺两个晋级名额,本想这次有主场优势会是很好的机遇,但我排名第三再度落选。面对这样的结果,我认识到自己终究还是那个不会“秀”的人。
参加岷县一中同课异构活动有感: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
在准备教学设计的这一周,我每天都在思索:本节课除了学习美术流派的背景、特点、代表作外,还有没有与历史相关的素材、内容可以挖掘的?最终我通过三条途径扩充了本课的教学资源。一是阅读了相关的专业文献,对各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二是观看了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找到了将西方德拉克罗瓦与中国明朝徐渭对比的片段;三是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总结了西方近代美术与文学流派的共同点。
从教材封面及兰州水车引入的历史必修二导言课
本学期高一历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呈现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一谈到经济,往往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我在寒假里思考必修二的教学时,发现从中可挖掘的人、事非常多,如果能够以历史细节为突破点,经济发展史同样可以讲得很精彩。那么开学第一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必修二的兴趣。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外历史纲要》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共有25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