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埃及展区可谓珍品琳琅满目,无缘前往埃及的人可在参观卢浮宫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展区拥有的五千多件作品,经过反复酝酿,于近期重新作了恰当地布置,使文物的主题与年代并行不悖。卢浮宫享誉胜名的埃及艺术杰作按文字、墓葬、宫殿、众神等重大主题进行布置,把埃及四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展现在参观者眼前,便于观众了解埃及人的生活环境和埃及人的精神世界。

埃及展区之所以有今天,让-弗朗索瓦·尚博良功不可没,他是埃及象形文字识别者,卢浮宫最早的埃及文物管理者。1826年5月15日,查里十世签署命令,受命尚博良管理埃及文物分部。尚博良没有得到德罗维裼的豪华收藏品(现保存在都灵),却有幸获得了英国驻开罗领事萨勒特收集的近4000件文物。这批特殊的文物中有塔尼的狮身人面像、法老翰姆瑟斯三世硕大的粉红花岗岩盆。尚博良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收集文物,他还负责展馆设计和布置。作为埃及学家,他一开始就兼顾美学趣味与教育意义的平衡。即便与建筑师方丹偶有争执(方丹设计了豪华的假大理石、埃及灰色绘画、镀金青铜点缀的柜子,还委托当时大画家画了天花板装饰画),最终仍保证了场馆工程按计划进行,相继建成了一个众神厅、一个民间文物厅和两个墓葬文物厅。1827年,卢浮宫获得了德罗维裼收藏的第二批500余件文物,其中有著名的《捷瑚提盘》和法老翰姆瑟斯二世巨像。

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博物馆采用新的收集方法,分别保管在埃及发掘的文物。法国埃及考古学家马里耶特在塞拉贝奥发掘的近6000件文物被卢浮宫收藏,其中有著名的《书记员坐像》。1880年,法国在开罗建立了东方考古研究院,收获颇丰。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捐赠继续使卢浮宫文物得到充实。

劳作

埃及的财富在于取之不尽的劳动力,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为大产业主、神殿或为法老在地里艰辛劳作。很多的壁画如照片一样真实地描写了田间的劳作过程:耕地、收获、运送粮食、装仓贮藏。

劳作墓画

符号文化

在埃及,塔门、方尖碑、坟墓壁、莎草纸上,象形文字无处不在。公元前3000年前,埃及实现政治统一后,文字便出现了。强大、组织完善的行政机构很快就发现了文字是在尼罗河流域传递法老指令的良好工具。象形文字拥有埃及文化赋予图像的魔力,它还具有随心所欲地为世界不断创造福利的能力:有时吉祥,有时凶险,但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文字都不是微不足道、无缘无故的。

符号

封闭的世界

与欧洲古代的神庙及教堂不同,埃及的神殿不是开放的礼拜场所,而是一个为圣职者保留的封闭的世界。民众只能在限定的地方或门外空地上旁观。神殿隔墙高耸、出口狭小,好像一座严密把守的堡垒。它与居民住宅、甚至王室宫殿不同,是用石块建成的。这种稳定的环境是保证祭神仪式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尽管埃及神殿因各地礼拜仪式、神学概念有别而不同,但通常都有一个河堤,一条小路两旁立着狮身人面像,厚实的粘土砖围墙下有一道门。进门后是朝拜者可以进入的院子,再往前走是一个多柱厅,接下去就是神殿。神殿是个不大的厅堂,里面有摆放祭品的祭台和用于供奉神像的石质小神殿。然而神殿的领地并不局限于此,还有祭司的住所、仓库、作坊,是个复合体、一个城中之城。神殿的物质生活需要附近的资源作保障:产业、田地、畜群、乃至矿场和采石场。阿蒙神殿的产业从第十八王朝开始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超过了法老的财产,其财势连法老也自愧不如。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

在埃及,用石头打凿的小神殿被视为最神圣的地方。神殿原先有木门,里面是每天都要精心照料的神像。早上祭祀打开殿门,为神准备饮食。祭品被放在祭台上,级别最高的祭祀打开小神殿,清洗并给神像穿衣、撒香水。中午,给神像献奠酒、熏香、撒圣水。晚上,一班人重复早上的仪式。最后,神像重新被置于小神殿内,紧闭殿门,直至次日。

供奉欧西里斯雕像的神龛

供奉欧西里斯雕像的神龛

危险的旅程

对埃及人来说,准备去彼世的旅行至关重要,所以他们生前就建造自己的坟墓。社会地位最卑微的人只能挖一个小坑,甚至席卷尸骨。但大部分人不惜耗费时间、财力、精力,为自己死后建一座坚实的永久居室。坟墓的形状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最早是一个环形的洞,之后变成椭圆形,最后成了长方形。坟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开放的,祭司可来祭奠或放置祭品;另一部分是永久关闭的,里面有放棺材的墓穴以及丰富的财产(餐具、衣服、梳洗用具、首饰、丧葬小雕像、食物……)。

然而,如果死者的后代不亲自或委托一个在神殿里做事的人按时为他提供生活必需品,他就无法在另一个世界里生存。为了保险起见,在小祭台的墙上,经常画有死者坐在堆满供品和食物桌前的像,只要某人或死者本人一念咒语,这些东西便会化为食物。

用木乃伊永久保护尸体、整理坟墓、使死者在彼世继续生活只是墓葬礼仪的一部分。此外还须保护死者在地狱不受众多危险,避免再次丧生。这道最后的防线就是丧葬文字,丧葬文字是由符号组成的护身符,是再生、永生的通行证。

船模

船模

从墓穴中发掘出大量船模并不偶然,死其实就是一次此岸到彼岸的旅行。埃及象形文字中“旅行”一词本身就是一个船的形状。埃及人在墓穴的黑暗中拥有这样优良的船形运载工具,表明他们即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想继续远航的意愿。

人类木乃伊

人类木乃伊

人形棺材

人形棺材

人形棺材是保护木乃伊的盒装棺材,最早出现于第十二王朝,用于代替死者。新王朝时期,人形棺材得到了普及,它代表死者向阴神奥西斯报到。棺材形状则根据死者的社会地位、时代及宗教习俗的演变而有所不同。到了第三过渡时期,棺材上画有死者再生、进入阴神和阳神领域的画面。上面的象形文字的功能是对死者进行永久的保护。

拉美西斯三世石棺

拉美西斯三世石棺

这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石棺,这位国王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统治着埃及,也就是说距今3100多年前。光滑的花岗岩棺壁上雕刻的图案被涂成蓝色,时至今日颜色已经脱落大半。在尸首脚部的位置,可以看到一位展开双翼、保护棺中之人的坐姿女神:艾西斯。她的妹妹纳芙提斯在石棺头部位置以相同姿势示人。这样,受到欧西里斯两位妹妹保护的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三世,就与欧西里斯融为一体,担当神的使命。王室坟墓较长的侧边刻有节选自《密室之书》和《地狱之书》的篇章和图形符号。这两部文献是埃及人神圣的悼文,讲述了太阳神瑞所乘的圣船每天消失于西方,在黑暗的世界里夜行12小时中穿过12道门的旅行。太阳也被视作是欧西里斯的化身。瑞穿行于诸神和真福者之间,他们向瑞齐声欢呼并帮助他战胜了敌人,粉碎了混沌巨蛇的进攻。瑞在战斗和胜利中获得了白昼重生所需要的。太阳神瑞和欧西里斯一样,也代表着永恒重生的希望。

亡灵书

亡灵书

这是最古老的悼文书《亡灵书》的副本,埃及人将之称为《白昼出行之书》,因为他们认为死者的灵魂可以在白天离开尸身在生者的世界中穿梭。这本书写在一幅纸莎草卷轴上,纸莎草是埃及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水生植物。书名写在卷轴的反面,以便在书卷起时可以看到。这一卷轴写有书名的部分被剪下放在最右侧,以方便观阅。这部纸莎草古书从右向左阅读。第一章是是为欧西里斯•乌乃内法尔(完人欧西里斯/完美之意)而作的赞歌;插图表现死者凯宏苏麦斯来到冥王面前。凯宏苏麦斯穿着一如身前,高举手臂向冥王行礼。冥王由两个妹妹,女神艾西斯和女神纳芙提斯陪伴着。在他们面前,是隼头神瑞-哈拉胡提,头顶太阳。在《亡灵书》中,欧西里斯和太阳神的不同化身(阿图姆,瑞,哈拉胡提)一同构成了重生的轮回。接下来的内容中,死者凯宏苏麦斯向西方的山脉敬奉香火,在亡灵的国度里劳作。在书页的上方右侧(即在橱窗左手边上方)可以看到凯宏苏麦斯来到审判室,里面坐着欧西里斯的审判官们。一幅图中描绘了凯宏苏麦斯的木乃伊躺在灵床上,床下是四只盛放着死者内脏坛子。上方是“ba”,即凯宏苏麦斯的灵魂鸟。这本精美的纸莎草古书原先被卷成轴状,存放在一尊中空的欧西里斯雕像里,并在下葬时被放入墓穴。

神和神圣的动物

古埃及有几百个神:郡神、地方神、大都市神。神的特性与外貌应有尽有:男人、女人、猫、狮子、河马、隼鹘、秃鹫、公羊、公牛,甚至无花果、忘忧树、箭等等。尽管很多神是动物或植物变的,他们的身体多数情况下呈人形——艺术家在男性或女性身躯上巧妙地安上狮头、牛头或狗头……且不谈混杂的外表,众神体现的是一个由王朝或家族关系维持的错综复杂的万神殿。最典型的例子是由父神高蒙、母神姆特和子神孔栗的三神组合。阴神奥西斯的传奇故事在宗教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女神伊丽丝找回奥西斯(既是她兄长又是她丈夫)失散的尸骨,并用魔力使之复活的故事仿佛是对大自然循环往复的暗喻:死而复生犹如尼罗河的水涨水落……

神圣的动物

魔术并不是宗教思想的副产品,而是神与人之间特殊的联系。因此埃及人赋予名字巨大的魔力。知道神或仇敌的名字就相当于对他行使某种权力。到了新王朝时期,咒语集和护身符已数不胜教。护身符通常写在莎草纸上,折叠后挂于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