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集体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应当不止于活动本身,而是要从策划、实施、总结三个环节来精心统筹,让活动走向课程化,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现以本学期组织学生赴榆中县兴隆山开展团队拓展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结合实际,明确目标,精心策划

一提到团队拓展活动,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些经典的项目,如“高空断桥”“信任背摔”“穿越电网”“毕业墙”等。对于班主任来说,如果简单地将这些项目拼凑在一起,学生虽然会收获很大,但项目效果与班级建设的现状和长远发展是否相吻合、契合,值得思考。因此,在活动策划阶段,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八个字:“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以我所带的高二苗圃1班为例,在策划这次活动时,班级实际情况是:学生文理分科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在校学习生活,相互之间已基本认识但缺乏深入了解,对集体的认同感普遍较弱,很多学生的特长、特质没有机会得到张扬,在苗圃班压力过大而自信心不足。因此,我的活动目标就很明确: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那些组织能力强、有担当、有勇气、有思想的学生涌现出来,增强自信心,同时在协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集体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才是对活动具体项目的遴选。这次班级活动我们选择了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活动的实施保障,对于他们提供的活动方案,我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对于每个要开展的项目,都反复推敲、一再斟酌:“高空断桥”“信任背摔”等项目都没有考虑,是因为觉得这些项目更多地是在挑战个人的勇气,偏离了我预设的活动目标;“穿越电网”“毕业墙”没有考虑是因为班级女生太多,完成难度太大。“鼓动人心”“无敌风火轮”没有考虑是因为学生在高一的心理课上已经体验过……最终选择的几个项目里,既有需要学生动用智慧的(“手忙脚乱”),又有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同心筑梦”“杯子舞”),还有必须有人要挺身而出的(“群龙取水”)。

此外,考虑到文科班的实际,此次活动还专门安排了张一悟纪念馆的参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活动当中,使活动独具班级特色。

二、体验过程,关注生成,积累素材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或指挥者,而是要与学生一同体验过程。我在当天的活动中,始终在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真正的性格、态度、言行等都会自然流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的很多闪光点,这为后期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也可以奠定基础。有些项目难度很大,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不断试错、探索、总结经验的过程,这其中会生成很多问题,如团队成员的信任问题、交流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等。班主任需要用敏锐的眼光,抓住这些在活动中生成的问题,作为教育素材积累下来,在后期利用主题班会逐一解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寻找契机创造性地穿插一些小活动。本次活动,在乘车前往拓展基地的路途中,我们在大巴车上举行了“班级演唱会”,大家轮流唱歌,既活跃了气氛,又展示了学生的才艺。

三、问卷调查,挖掘主题,升华内涵

活动结束后,利用班会课进行活动总结仅是一种常规形式,围绕活动的教育其实才刚刚开始。我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收获,另一方面,挖掘更多的教育素材和主题。针对此次集体活动,我设计了三个调查的问题:1.哪个项目印象最深刻?你认为该项目的设计意图是什么?2.哪位同学的表现让你印象深刻?通过本次活动,你对哪位同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举事例)3.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最大的突破或改变是什么?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通过第一个问题,我想着重了解学生对所参与项目的理解,从中挖掘提升班级凝聚力的要素,同时也为今后设计更适合学生的活动项目提供一句。第二、三个问题,正是呼应了一开始策划活动的目的,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同学、认识自己,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与集体的关系。

基于以上调查,班级开展了一次以“认知自我、融入集体”为主题的班会,进一步升华活动内涵。班会分三个环节,一是“别人眼中的我”,将问卷调查中凡是在第二个问题中被提及的学生,一一呈现在PPT上,让更多的学生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二是“我眼中的自己”,汇总问卷调查中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并呈现在PPT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不要一味地和别人做比较。三是“集体中的我该怎么做”,让学生透过此次团队拓展活动,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鼓励学生去勇敢地尝试,以个人成就集体,以集体成就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