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兰州市第二届青少年历史写作活动总结大会暨颁奖典礼在兰州五十一中举行。兰州三十三中高二苗圃1班胡逸扬同学作为一等奖获奖学生代表参加学生访谈环节,分享了自己写作的历程和心得体会。经授权,现将发言文字版整理发布。

一、写作历程

在接到第二届历史写作活动通知后,学校历史老师在历史课上进行了兰山杯活动的宣讲以及历史写作相关知识的普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从未想到有这样一项活动,能将我所喜爱的文学和历史如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寒假完成了稿件的初步创作。

曾听过这样一则笑话:“孙子向爷爷抱怨历史太难学,爷爷却说自己当年的历史学的不错,孙子委屈地叫道:‘可是您学过的历史比我学的短几十年哩!’”开心一笑的同时,这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孙子说的没错,他和爷爷的阅历和年纪确实有着几十年的差距,可这几十年的差距,恰是爷爷所亲身经历过的“历史”。马克思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人类是历史的剧作家,也是历史的剧中人。”历史总会以经历或学习探究的方式与我们相逢,这也是我进行历史写作的初衷。

历史探究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茨威格在书中写道:“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所以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诚惶诚恐地下笔。追忆远在上个世纪的事情,我总是看到黑白的、甚至闪着雪花的画面--像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生活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身边的一切仿佛都是理所应当的,我不曾认真思考审视过自己所处的时代,而千百载后,这些也将成为历史。当我真正的走进历史中,才发现历史探究最大的难点在于回归,回到那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环境中去,这种场景不是某人的想象或某书的描绘,它就在那里,永恒地存在过。从衣饰到房屋,小到我从未见过的煤核与粮票,大到历史事件的始末,都要慎之又慎地考证。

首先,我与现居在全国各地的长辈们取得联系,以采访稿的形式展开访问,构架出大概的故事线。值得一提的是,淑贞的三子詹青山,即我的三舅爷,特意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千余字的回忆录,为我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之后,请指导老师在故事素材的选择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对相关历史背景进行了请教。除此之外,在知网等学术资料网站上,对需要文献引证补充的部分进行文献的搜集、筛选、整理,并阅读相关纪实文学作品,以达到历史写作的准确真实性。最后,几易其稿,在遣词造句上进行一定的文学性的修改。是为历史写作历程也。

我想,历史写作为我们提供的其实是一种新的视角与责任。历史不只是选择题与材料解析,课本与应试之外,应当是一片广阔的星空,它值得我们用家国情怀和发自内心的热爱终己一生地仰望。

二、历史写作是否会耽误学习?

完全没有!我是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了历史写作的准备与创作。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们的祖国正被新型冠状病毒所侵袭,看到无数的受苦受难的同胞,看到无数直面疫战的英雄,自己能做的却微不足道,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那就写吧,写下些什么吧,我对自己说。我竟真的在提笔间感到“年岁陡增”,颇有提笔千钧之意。这确是一段极为普通的个人史,但正如北京四中王志彬老师所言:“如果我们不去将我们亲人的历史记录下来,那么他们就会湮没于时代中,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差别的统计数字。”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那样,我试着在爱的记忆消失前,去铭记和写下我的所闻所见所感。在此过程中,我的血液里,早已流窜着古老久远的那些。也谨以此篇,献给广大的平凡的人们,献给如淑贞一样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献给这个宇宙的孩子。

在此我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历史写作活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史学素养,还能培养我们收集资料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等,可谓受益无穷。

三、一句话总结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历史本身。唯一不朽的,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思考与看向未来的全新视角。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