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六期湖南省博物馆可谓相当走心。“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回家”,皿方罍的“独白”让无数观众泪目。节目还介绍了一批与皿方罍一样历经艰难回到祖国的文物,其中“鸷鸟形金饰片”就在2015年回归,现藏于甘肃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遭到大规模盗掘,漫山遍野都是巨大的坑洞,在地下埋藏了2000余年的遗址被挖得千疮百孔,重要墓葬十之七八被毁坏,盗掘者最多时,涉及全县18个乡镇、56个村。大批文物被走私到海外。1994年,著名考古学家韩伟先生在法国巴黎见到一批秦早期文物,包括金虎1对、鸷鸟形金饰片4对8件、小型金饰片30余件。大约同时,法国吉美博物馆入藏了一批出自大堡子山的金饰片。但要真正确定这些金饰品就是从大堡子山被盗而流失出去的,还需要考古学证据和法律证据链条“双重证据”。于是他们把金饰品本物、附着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并把结果提交给法方;法方也对他们所藏的这些金属饰片做了相同的分析。结果发现,上面附着的朱砂和泥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在法律链条证据方面,中方工作人员走访了当时参与盗墓的一些人及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根据当年的卷宗内所陈述的盗掘及金属片形状等情况,正好和法国方面所藏的金属片的描述相吻合。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项目,建立确凿的文物被盗流失证据链;与此同时,开展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研究,编制开展追索工作的法律文书。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再次明确提出促成文物回归的要求。同年7月,中法联合专家组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工作,通过器形学对比和金相学分析,最终确认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32件金饰片正是从大堡子山被盗流失出去的。

2014年10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法期间再一次就如何回归进行了探讨。根据法国相关法律规定,国有财产是不可转让的。最后促成了文物原捐赠人同意撤销对吉美博物馆的捐赠行为,再由原捐赠人将文物返还中国。

鸷鸟形金饰片

鸷鸟形金饰片

2015年,通过中法两国政府和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国流失海外20多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其全部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为了纪念流失文物回归,甘肃省博物馆专门举办了“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除了文物的展览外,还展出了大堡子山流失金饰片追索与返还的历程,包括往来信件、专家学者对于国外流失文物的调查研究资料以及部分因非法盗掘仍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图片等。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是我国第一次主动追索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是首个通过官方依法成功追索文物的案例。时至今日,虽然至少还有34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由私人收藏家或者私人博物馆所拥有,但已经追回的流失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追索文物的可行之路。即在发现文物被盗后,相关部门立即开展抢救挖掘,完成流失文物调查报告,建立了文物被盗流失的完整司法证据链。在研究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之后,制定详细方案,编制相关的法律文书,然后主动向相关单位或个人致函,表明我国对被盗文物的主权立场,明确提出返还要求。

相关链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1974年,陕西秦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被发现,引起海内外强烈轰动,众多历史、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指出秦人应有四大陵园:西垂陵园、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临潼秦始皇陵园,其他3座陵园相继在陕西发现,然而关于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所在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掘的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公墓,出土器物的青铜重器的形制、纹饰和铭文,均具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时代特征,青铜器铭文中多有“秦公”“秦子”等字样,经过专家的分析研究后确定了此处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秦公墓的开掘,解开了“西垂陵园”和“秦人发祥地”这两大千年谜团,也证实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无误,引起了史学界、考古界的巨大轰动。2006年发掘的祭祀坑,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4座、灰坑6个、乐器坑1座。人祭坑里有中年男女尸骨各一具,还有童男、童女的祭祀骨架,专家称这非常符合秦人的历史特征,可能是用于祭祀地神。乐器坑内南侧为镈钟与钟架,北侧为石磬与磬架。在钟架的一侧还发现了一组石磬,石磬的上方是磬架。这套编钟保存得非常完好,出土后仍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美妙音响。此次考古发现引起了重大关注,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