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奔马于1971年赴北京参加了故宫举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震惊学界,自此闻名天下。那么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带有政治任务的展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为保护故宫及其文物免受冲击,中央批准故宫闭馆。1967年5月26日起,北京卫戍区一营进驻本院,实行军事保护。由于国家的保护,故宫宫殿及文物在“文革”中没有受到直接破坏。但是外媒有报道称故宫三大殿皆被红卫兵砸毁了。1970年,周恩来表示,许多外宾要求看文物,要抓紧故宫的恢复开放。周总理借此将文物专家王冶秋‘解放’出来,成立国家文物管理局,迅速复兴文物事业。

所以,故宫恢复开放,一开始就具有政治意义。被周总理点将的王冶秋,在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负责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对新中国的文博事业贡献颇多。他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在他的协调下,1971年夏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在慈宁宫展出,展品共有1982件。

而当时的媒体在介绍展览时,表示展览是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古文今用”的伟大方阵,把文物、发掘工作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热情歌颂创造历史和文物的劳动人民,为把被剥削阶级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亮相故宫的雷台汉墓和铜奔马

1972年1月的《文物》杂志第1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简介》一文,用了17页文字、5页黑白图、14页彩图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参展文物,使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这次展览的看点。

在展览简介部分,文章写道:“此次展出的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湖南、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新疆、山东、山西、北京十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出土文物和考古发掘工作情况。”文章详细介绍了各地方出土文物和考古发掘具体情况,包括:

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
湖南:商代铜器、长沙浏城桥楚墓、长沙铜官镇窑
陕西:西安唐代窖藏、西周铜器
湖北:曾国铜器、楚国彩绘编馨
河南:商代铜器、安阳北齐范粹墓、洛阳隋唐含嘉仓遗址、密县北宋三色琉璃塔
安徽:楚国金币郢爱、西周晚期铜器、无为宋塔下出土的文物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晋唐墓葬
山东:邹县野店原始社会晚期的遗址和墓葬、益都苏埠屯商代晚期墓、西汉乐舞杂技俑群、邹县明鲁王朱檀墓
山西:曲沃战国墓、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大同南郊北魏遗址
北京:东周晚期陶井群、元大都遗迹

这其中涉及到的重量级文物包括汉金缕玉衣(两件)、青铜长信宫灯、何家村窖藏(金银器、玛瑙杯等)、乐舞杂技陶俑、元青花扁壶等。由于展览原本没有计划甘肃参展,所以文章自始至终未提到甘肃,更未提到铜奔马。1971年9月19日,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参观甘肃省博物馆 ,对铜奔马大加赞许,返京后与王冶秋局长商定将雷台汉墓文物调至北京充实故宫正在展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并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得到同意。

陈振裕《“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亲历记》一文写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北京、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省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珍贵文物参加了此次展览。”这一句,多了“甘肃”和“浙江”两地。该文介绍,整个展厅由各分展室组成,各分展室由各参展单位独自布展。其中“甘肃展室展出了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的成组的铜车马,其中铜车14乘、铜马39匹和大批铜佣,以及一些金银器和一件1.05米高的绿釉陶楼,展室了墓主生前宏大的车马出行场面”。这也证明了铜奔马不仅参加了此次展览,而且甘肃省在独自布展的展室中集中展出了雷台汉墓出土文物。

铜奔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的举办,实现了周总理的外交意图,外界谣言不攻自破。恢复开放的第二年,也即1972年,尼克松访华,参观了这次展览,故宫再一次在外交领域上大放异彩。既然要发扬文物外交,那就要走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1971年8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选送出土文物到国外展览的通知》,通知一开始就说:“这次出国展览,是在我国国际关系日益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进行的,是配合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

据郭沫若先生的秘书王廷芳先生回忆,在筹备文革以来第一个大型历史文物出国展时,起初展品目录中并没有包括铜奔马。当时正在北京商谈文物展出问题的英、法两国代表团知道后,反映十分强烈,一再要求能包括这件珍品,后来还动员了两国的驻华大使出面说情,才使得铜奔马有机会走出国门。当然,铜奔马当时在国外展出期间的保险额也是最高的。

从1973年到1975 年,两年多的时间内,铜奔马随着“中国出土文物展览”远赴世界各国巡回展出,大概接待了500万人次。铜奔马走出国门后,外国观众盛赞铜奔马为“引人注目的明星”,是“绝世珍宝”和“艺术作品的最高峰”等等。 此后,凡有铜奔马参加的文物外展,都以它作为海报和宣传画的主图案。 从此,铜奔马声名日炽,成为轰动世界的文物精品。

著名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夏鼐还为此撰写了《巴黎、伦敦展出的新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巡礼》(《考古》1973年第3期)一文,详细介绍各个参展文物,该文被译成外文,在外文版《中国建设》1972年第6期和第7期上连续刊登。其中对于铜奔马的介绍是这样写的:“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大型墓葬,出土了大批青铜制的车、马、武士和奴婢佣。如同东汉的画像石和壁画上的出行图一样,表现当时贵族出行时仪仗队的显赫声势。其中一件奔马,昂首奔驰,矫健生动;右后足踏一飞鸟,表示马奔腾速度已超过飞鸟。汉代自武帝由大宛国输入“天马”或“汗血马”,改良了马种。在东汉的画像石和壁画上常见有骏逸的良马,陶俑中也有良马,但迄今还没有见到象这件铜奔马这样神态生动,这实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简介》,《文物》1972年第1期,70-86.
夏鼐:《巴黎、伦敦展出的新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巡礼》,《考古》1973年第3期,171-177.
陈振裕:《“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亲历记》,《湖北文史》2009年第1期,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