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的冬天,走到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至今仍盘旋在每个人的心头,这一场冬与春,相信一定会成为许多人一生无法泯灭的回忆,我也是这其中一员。

疫情在爆发之初,我作为一名在武汉上学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被重点关注的对象。2020年2月5日,我被定西市定点医院带走排查,后被收入医学观察点华隆宾馆进行隔离。记得在住进隔离点的那个晚上,当关上房门的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无硝烟但却艰巨的斗争,背后是无数个平凡的人的努力与牺牲。

在隔离期间,每一天的三餐都有专人负责送到门口,并同时测量体温。每天下午五点回收生活垃圾,晚上八点半进行房屋内消杀工作,一切都充满着秩序感。与我同被隔离的还有许多人,对面房间是一位同为湖北的大学生,隔壁房间是一位外地务工者。我们不被允许进出,只能偶尔在开门测量体温时相互看到。

隔离期间供应的餐食

这短暂又漫长的八天时间里,我时常在开门时听到对面女生询问结束隔离时间的焦虑,听到隔壁房间视频会议办公的声音,听到许多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宽慰和鼓励,听到家人朋友电话消息不停歇的问候。无论是负责一日三餐供应的人员,还是每天背着几十斤消毒水在各个楼层各个房间消毒的那位中年人,抑或是每一位被隔离在小房间中的我们。

在昔日,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个平凡的学生、医生、务工者。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而在这一场硝烟下,我们汇聚在一起,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的普通人。

“这个世界是被所有人一起推动着前进的”。从逆行向一线的各个工作者,到每一位至今居家避免外出的普通人。在这个星球上,每一个人都只是一粒平凡的微尘,而当无数微尘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伟大。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不仅仅看到了平凡的力量,还真切地看到了生死的距离。

几天前,我的一位亲人间接性的由于疫情环境不幸去世(并非感染新冠肺炎),年仅58岁。在得知噩耗的一瞬间,我从未像这样真真切切的直面生死。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悲伤几乎是在瞬间淹没了我所有感官。

这几日,我不由自主地开始重新审视在这场疫情中不幸离去的人们。他们也许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是过度疲劳而逝世的工作者,是间接性由于疫情而死去的人们,是奋战在这场阻击战中的鲜活的生命。从前的他们,也许只是一个个每日上升的、冰冷的数字,如今我却悲伤地看到那些数字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一份份无法向外人道矣的绝望和悲痛。感同身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在这场疫情中,我学习到了太多无法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它的名字是平凡,是伟大,是生命,是珍惜。冬天终将过去,可这场冬天的记忆我将永远珍藏,带着它走向明天,走向春天。(作者:罗懿滢,兰大附中201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