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这一学期,在基本上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节奏后,我继续努力加强理论学习,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做好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环节,在各项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时刻向新高考看齐

本学期我依然承担着高一1、8、9、10、11、12六个班的教学任务。为了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备课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对于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地撰写了教学详案,对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推敲,力求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发挥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我为每一课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影像、声音等教学资源感染学生,让学生近距离感触历史。我订阅了历史教学(半月刊)》和《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从各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所撰写的关于教学研究、高考研究、教学随笔、听课随笔、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论文中,了解到了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取到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为了更好的开展新课程教学,我有针对性的购买了一批新课程相关的历史教学专著,特别是关于史料教学的书籍,这使得我的教学更加丰富和有特色。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学情,我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力求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上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我更加注重对高考的关注,自己购买了新课标高中一轮复习资料,提前开始研究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广泛搜集近年来新课标高考题。6月8日高考结束后我对高考大纲卷和新课标卷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和学科组其他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如何利用高考题渗透出的一些信息来调整教学方法。虽然目前我在高一年级教学,但是我深知教学必须紧扣新课标,以新高考做引领,这样才能在教学上有所成绩、有所突破。

二、顺利完成教学开放周的公开课任务

2012年3月份接到通知,学校将于4月9日——4月13日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并将此次活动视为展示学校落实课改精神、展露教师风采、展现学生素质的窗口。所有公开课主讲人除骨干教师外,还将选择部分青年教师参与。我非常有幸参与了此次公开课的授课。从选择课题到备课试讲再到最后站上公开课的讲台,其中的酸甜苦辣让我难以忘怀。经过这一次的磨砺,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诸多的问题,为我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由于之前细致充分的准备,公开课上我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教学过程基本上按照课前的设计顺利地进行了下来。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和专家一致认为我这节课的切入点很好,虽然以服饰演变为线索使得内容略显单调,但是在新课程下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虽然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小了,但是深度增加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探究意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配合导学案后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也很到例如张荔老师提到位,选取的图片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当然,这几课还有很多不足,,本节课与经济史相关内容的联系还不够。作为必修二的一节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从经济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比如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阶段服饰的单调就与计划经济时期产品的单一有关系,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服饰的变化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这些可以联系到的内容学生在必修二中都已经学到了。李培荣老师指出,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够,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服饰变化原因时不够深入。王校长指出,我在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学生没有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思考讨论,所以在课堂上回答出的问题和我想要的答案有很大出入。因此要认真揣摩问题的表示,力争用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应的内容来。王校长还指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还有一些老师给我指出了本节课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讲课时声音没有抑扬顿挫导致整节课过于平淡、板书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等。

课前我觉得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和细致了,但评课后我发现其实有诸多疏漏的地方,这帮助我对这节课重新做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王校长说,让青年人上公开课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能在课堂上出现专业知识方面的错误,二是顺利完整的把一堂课讲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但从个人而言,我对这节课并不是非常满意,不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正是参加这类活动的意义所在。经历过这样一次公开课,无论是对我今后的日常教学还是类似的活动,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如果说工作半年多以来真正让我觉得快速成长并有所领悟的,这算是第一次。

从日常教学来看,不少教学技能和环节的轻视直接导致了公开课上相关问题的凸显,比如提问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进度的影响和时间的限制,我很少在课堂上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基本上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对于学生无法及时回答出的,我就直接帮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虽然这有利于教学任务按计划完成,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从教师角度来说,能不能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恰当的结论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欠缺。公开课上我有多次出现问题表述不清的现象,以至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与我期望的那个答案相差很远,面对这种情况时我又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得问题环节最终还是落入了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从学生角度而言,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能,构建高效课堂。

从公开课教学来看,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在新课程理念之上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深入探究。在公开课的筹备中,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调查学情,其次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生回答等多种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再次,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次公开课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在问题的分析探究上不够深入,这也是我最欠缺的地方。今后的公开课一定要在问题分析的深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思考、实践以进一步完善。相信在今后类似的活动中我的表现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顺利完成校本课的教学

本学期我开设了《我们身边的历史》校本课,五十多名学生选了这门课。我充分利用这一既能帮助学生拓展历史知识、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能展示自己的平台,力求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第一节课,我就通过多则历史故事告诉学生:“历史包括过去发生的所有事,并非课本上的那点凤毛麟角;历史的细节更值得关注;历史正在由单一的政治史、经济史、英雄史向平民史、社会史、文化史转型;历史就这在身边,关注自己、关注周围就是关注历史。”这给学生观念上的冲击非常大。在接下来的几节课,我带领学生去校史馆参观,让他们了解学校发展史;和他们分享兰州地名由来、中山桥的演变、兰州婚姻民俗的发展、兰州人春节习俗等兰州地方史;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敦煌学的发展、兰州解放的史实、兰州美食文化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知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校本课结束时,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反馈。有学生写道:“通过校本课我对身边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环境中,我有责任、有义务去继续探索身边的历史,让历史去丰富我的生活,陶冶我的情操。”还有学生写道:“历史就是生活,生活便是历史,而记录它、体验它、了解它,就需要我们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确,留心之中现历史。”学生能通过校本课有这些感想和收获,让我非常欣慰。

四、按时完成校级小课题

本学期我申报了校级小课题《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合理渗透新史观》,经过三个月的研究,该课题顺利结题。通过研究,我对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对高中历史涉及到的常用多元史观进行审视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进行了归纳;对近年来高考题中涉及多元史观的题目进行了整理归纳和研究分析,并认为高考题中多元史观的引领越来越鲜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进行新史观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新史观的策略: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新教材,构建新史观知识体系;通过多元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通过研究性学习拓展多元史观。最后,我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课《新航路的开辟》为例设计了渗透新史观的教学片断。

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真正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校级小课题虽然结题了,但是对于教学中如何渗透新史观的思考和研究并没有结束。该课题已经被批准为市级个人课题,接下来我会继续做好该课题的研究。

五、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正,进而提高自己。例如,在教学研究方面我还是缺乏钻研精神,目前为止虽然利用研究小课题的契机,写了几篇论文,但是还没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今后应该精益求精,争取能够在历史教学相关杂志上发表。此外,我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还是不够多,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太少,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新课程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在教学方面,自己目前的工作可能和领导、老师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一定会倍加努力,争取尽快在教学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