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我带领高一7班全体学生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丝绸之路文明展》和《甘肃彩陶展》。随着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顺利举办,“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参观《丝绸之路文明展》,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体会甘肃在古丝绸之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当今国家部署“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而甘肃是我国彩陶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通过参观《甘肃彩陶展》,可以让学生感受先民们精湛的技艺,了解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于是,这次活动的主题被确定为“走进‘一带一路’,探寻陇原文化”。

以往的博物馆参观,因为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往往变成了走马观花。2017年初我在香港参观香港博物馆时,遇到了一大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他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份参观学习任务单,参观的过程中不断记录和整理,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了增强这次活动的实效性,我在参观之前,专门利用历史课对甘肃省博物馆及其重要馆藏展品先做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专程去甘肃省博物馆,提前了解馆藏特色,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出了一份学生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走进博物馆。

走进“一带一路”    探寻陇原文化

——兰大附中高一7班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学习任务单

一、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进行了哪些物质思想文化的交流?(至少5项)

西方传入  
东方传出

二、两个展览中各有哪件文物是你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

展览 丝绸之路文明展 甘肃彩陶展
文物名称
年代、出土地
基本信息(材质、大小、局部特点如纹饰等,可手绘文物基本形态或局部细节)
相关历史背景、特色、用途、价值、意义等

三、关于甘肃彩陶,你应该知道:

1、甘肃彩陶从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起,经_______文化、________文化、齐家文化,直至辛店文化、沙井文化,时间跨度长达5000多年,其经历了产生、兴起、繁盛、衰退的发展阶段,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

2、甘肃地区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大地湾一期文化是我国彩陶最早源起的文化,与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含有彩陶的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出现年代大致相当,这表明甘肃地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

3、甘肃彩陶刻画符号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象征。大地湾一期出土的彩陶上出现的彩绘符号,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中国最早的类似于文字的符号。

4、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致、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

5、马家窑遗址是由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他曾是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化石的最早发现者,后来在甘肃进行了两年多的考古发掘、地形测绘等工作。他曾对兰州的羊皮筏子产生了极大兴趣,后来这些皮筏子成了安特生搬运文物的工具。和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强盗行为不同,安特生在甘肃的考古当属于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官方行为——他代表的是北洋政府农商部,得到了瑞典科学研究会及该会会长瑞典皇储的资金补贴。著有《甘肃考古记》。

四、听完讲解后,你有哪些疑惑的问题,包括文物或是相关历史?请提出一个你最感兴趣、最好奇的问题。

五、参观后,你对于某件(类)展品是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甘肃历史文化是否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是否有更全面的思考?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弘扬甘肃传统文化是否有更合理的建议?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当参观有了明确的目的,观展的质量就有了大幅的提升。在观展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解,认真做记录。博物馆真正成了大家在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学生们面对展品时的好奇,聆听讲解时的专注,探究问题时的深思,都让我感到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此次参观活动取得的成果也是丰硕的。先来看看学生写的观后感。

柔美的冰波纹,奇异的漩涡纹,规整的同心圆纹与网格纹,无不表达这先民们对视觉美的追求与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为黄河注入了永久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精魂。甘肃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历久弥新、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几千年艺术文化的熏陶与滋养,我感到无比自豪!——苟馨月

透过一块块展柜玻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精致的文物,更是不同时代的风华与惊艳。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那时的大街小巷,从市井风貌到朝堂皇室。件件文物上早已不明丽的颜色、斑驳的花纹、磨平的字迹,并未使它们失去价值,因为那些都是岁月的模样、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我们无法想象,若是没有了博物馆,我们便无法去品味过往的沧桑,亦不会知道昔人的生活方式,不会感悟历史的沧海桑田。若将千年历史比作夜空转瞬即逝的流行,博物馆便是定格流星划过的一幅画卷,让星辰的光芒永不消散。——罗懿滢

学生在参观后还提出了一系列感兴趣的问题。“铜奔马铭刻的‘冀张君’究竟是谁?”“为什么流传下来的古乐器却没有了会演奏的人?”“古人是如何掌握陶器的烧制温度的?”“如何评价安特生在甘肃地区的考古活动?”“铜奔马仪仗队是否符合当时的礼仪规制?”“馆内不少展品是复制品,文物是如何进行妥善地保存的?”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今后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课题。

还有学生很细心地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物进行了基本形态或局部细节的手绘,这一定是通过对文物认真细致的观察后才能完成的。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接受文化熏陶,享受文化大餐。希望此次活动能激起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