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社火,是榆中县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火也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不断演进。社火的起源,最早应当追溯到古代人们祭祀土地和火神的仪式。从字面意思理解,“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也有专家研究认为,原始社会的傩与今天的社火也有渊源关系,傩是古人逐疫驱鬼的一种活动。中国戏剧便是脱胎于傩戏。

社火是具有一定迷信色彩的。在组建社火队之处,便要在当地各神灵庙宇中进行祭拜仪式,以求神灵庇佑。在榆中社火队伍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权威的人物是春官老爷,他身着明清时期官绅县令的衣服,身边还有护卫衙役,举着回避、肃静等字样的牌文,还有1-2位马夫,随时听候春官老爷调遣安排,有上传下达的作用。春官老爷和随从所组成的队伍在行进中位于社火队伍的中后方。个人猜测,“春官”可能与农耕社会下人们对春天的愿景有密切关系。社火队里的春官老爷一般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榆中社火中,接社火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接社火一方,提前备办烟酒饮料点心等于桌上。待到社火队快到时,接社火一方要先派人去拿到马夫手上举着的“马牌子”并快跑返回接社火处立于桌前(兰州日报2009年2月《榆中社火耍起来》一文认为马牌子是传令通信接头之人,似与我所见所闻不符)。牌子在这时候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牌子在哪里,社火队就会来到哪里。马夫也会在接社火处和社会队伍之间来回打探信息,进行沟通。社火队到之后,接社火一方要三请春官老爷来到队伍最前方(社火队表演结束离开时,也要三送,此为三请三送之礼)。春官老爷上前后,便是祭祀仪式。烧纸钱,烧香,祭酒,三叩首,以求神灵庇佑。之后才是社火队的表演。

榆中社火春官祭拜仪式

在此过程中,这块“马牌子”始终被放置在祭祀台或桌台的中心位置,彰显了它的重要作用。我在2014年元宵节观看榆中县三角城村社火队表演时,近距离看到了这块牌子上所写的文告,内容如下。(部分文字被红色绸缎所遮掩,无法识读,暂用囗代替)

牌示

铜锣悠扬庆盛世,金鼓挥舞贺新春。万马奔腾,马到成功,国泰民安同乐业,民族团结万事兴。三角城社火历史悠久,辗转流传至今有据可考。内涵丰富,阵容庞大,纪律严明。囗社火原系灯花应愿。男装女伴,乞神拜佛,逐步为除魑魅魍魉逐凶神恶煞,赶囗囗怪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到的领导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传承民囗囗囗囗囗合,形式多样。二个文明建设不断发扬光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囗囗囗囗囗。改革三十多年来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党的“三农”政策深囗囗囗囗囗囗新春佳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尔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囗囗囗囗囗:一、二龙戏珠。二、太平鼓(分男女队)。三、旱船。四、雄狮一对。五、囗囗囗囗六、秧歌花篮队。七、二仙摔跤。八、黑毛驴。为使甲午新春佳节祥和吉祥,囗囗囗囗囗囗五谷丰登,四季升平,人兴财旺,人才辈出,百业兴旺,万事吉祥,囗囗囗囗囗囗谒庙降香,乞神拜佛,为的是二十四象,象象吉祥;三十六旬,旬旬安康。希囗囗囗囗囗囗守遵守礼规,特此谨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岁次甲午年夏正正月

榆中社火马牌子牌示

牌示涉及到了社火的起源与发展演变、组建社火队的背景、社火队的构成等方面的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一、社火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传统封建迷信思想,却又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牌示中写明,社火最初的起源便有“乞神拜佛”之意,又逐步演变为“除魑魅魍魉逐凶神恶煞”,体现了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与崇拜,也印证了“社火”这一民间文化确实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所谓的“男装女扮”,可能的解释是人类社会早期女性在生产关系中逐渐处于男子的从属地位,加之汉代以后封建礼教的产生和不断强化,使得女性不得不通过女扮男装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当然,在此处用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个人理解,在传统巫术、祭祀活动中,这种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往往体现的是一种中性人,中性人被认为具有某种特殊的法力,能够更好地与神灵沟通,获得神灵的青睐。可见,社火从起源开始就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

但是,这种对神灵庇佑的渴望,终极目标却是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样一种追求,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表达了农民一种朴素单纯、兼济天下的追求。这也是社火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依然、依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

二、农民越来越关注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活动,居然在牌示上用较大篇幅涉及“双百方针”“两个文明”“改革开放”“三农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尤其是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梦”这类“新鲜”的词汇,让我有点惊讶。这种官方性的政治用语,出现在社火牌示中,足以见得农民越来越关注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以来,中央已经有11年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火在传承中已经逐渐开始由单纯的迷信活动向庆祝表演活动演变。

三、与时俱进中的社火,需要更多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尽管前文所述榆中社火中依然带有迷信色彩的成分,但从牌示中可以看到,农民也认识到党中央一系列惠农和文化政策才是农民生活面貌得以改善、社火能够继续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因此,社火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但是当前社火这种表演形式,缺乏有效地传承与保护。社火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民俗文化,即使是被认为有迷信色彩的部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状态,极具研究意义。不过由于这种艺术具有很强的“原生态”性,各地基本上没有留下社火队从组建、运行直到解散全过程的文字性资料,其传承应该是靠口口相传的形式,因此想要传承与保护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还要做大量基础性工作。

榆中社火队太平鼓表演

我的父母一辈如今已经对社火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按理说,社火也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的。他们说,多少年过去了,社火还是老样子。我也有同感。这几年社火虽然说也略有创新,比如将群众性的广场舞、少儿腰鼓队等加入到社火中,但总体上依然缺乏创新。太平鼓、花船、舞狮、舞龙等表演动作都千篇一律,很少有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任何文化艺术想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便是兼收百家之长、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社火的表演,无论从动作套路还是思想主题上,都应该有更多的创新,要更加反映新时代下农民的心声,把对热点的关注融入到表演中而不仅仅是牌示中。这样才能让这个传统的文化焕发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