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五个年头。教师生涯的前三年可以称为“站上讲台”阶段,工作的中心在于研读教科书,解决好怎样把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把课堂维持好、课下与学生处好关系等问题。而三到五年应称为“站稳讲台”阶段。经过一至两轮教学,知识体系相对熟悉,于是开始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回顾自己201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在追求“站稳讲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一、思想上积极上进
本年度,我积极参加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兰州市教育局系统第二十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绩合格,顺利结业。在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此外,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我不断研究、探索和学习,同时从课外读本中汲取营养,让自己不断成长。
二、教学上稳中求变
上半年承担高三苗圃3班和11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总结2015届高三教学的经验,注重对考纲的研究和高考命题的分析,加强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整合,力争让高考复习课堂实现实效、有效。面对文科苗圃班的教学,努力做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让学生自主出题组卷、自主讲题,以便学生能够在复习中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历次的高三月考和2016年高考中,苗圃3班的历史成绩(或文综成绩)均处在一个理想的位置。
下半年承担高一6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工作以来第三次进行高一教学,我并没有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按照三年前撰写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整合,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高一历史教学的首要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往往围绕某个核心知识,将历史的细节将给学生,同时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突出重难点,适当淡化甚至删减部分教材内容,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在高一我还开设了《走进敦煌学》校本课程。在开课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研读了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和赵声良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课堂上,主要围绕“莫高窟及其彩塑、壁画”、“敦煌遗书与敦煌学”两个专题进行了讲解,同时利用敦煌研究院开发的数字敦煌系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敦煌的魅力。此外,积极探索了与高校的合作,邀请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院博士生做了《敦煌壁画中的中古婚俗》专题讲座。从学生课后的反馈看,校本课基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激发对于历史学、敦煌学的兴趣。
本年度在参加教学类竞赛活动中,我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在市教研员和历史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参加兰州市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甘肃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第三名,并由此获得了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等5家单位共同授予的“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
三、教育上创新思路
上半年承担高三苗圃3版的班主任工作,积极探索文科苗圃班班级管理方法。具体包括:
1.创新思路,自主管理。在接手班级管理工作后,,我摒弃上一届带文科平行班时班主任事事过问、时时监督、大包大揽的做法,把管理权交给学生。经过一年的实践,逐步在班上形成了“班主任出思想,班委出细则,全班共执行”的管理模式。这一方面,使得班主任从一些具体繁杂的事物中脱身,能够更加有重点地针对具体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优指导,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文化引领,打造特色。重视主题班会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上,突出主题班会系列化和教师指导、小组设计、全班参与、集体评价。同时,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学法指导和励志教育作为贯穿高三全过程的重要工作。2016年底在对已经步入高校的苗圃3班毕业生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高三开展的各类丰富内容的主题班会给予了高度肯定.
3.积极竞争,互促互助。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竞争并且进一步增强团结,将小组管理评价考核与个人互相竞争激励相结合,由学生起草制定了班级积分管理制度。该制度分为小组量化积分考核和月考挑战积分考核两部分。小组量化积分着眼于集体,旨在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体现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理念。月考条件积分考核着眼于个人,旨在促进同学间的竞争,体现你追我赶、超越自我的理念。通过小组和个人的积分考核,进一步关注同学们在班级中的成长与进步,激励每一位同学在班级中能发挥自己的力量。
在2016年高考中,苗圃3班30人均达一本线以上,3名学生跻身全省文科前百,12人被985院校录取。
四、教研上力求突破
经历过高中一个完整轮次的教育教学后,一方面自己觉得有很多经验需要去总结,很多问题需要去反思,这促使我常常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所感;另一方面,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脱出来的我,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研中。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可以说是工作以来教研上最有突破的一年。论文方面,《从校本课程走进敦煌学》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第11期(国家级,刊号11-2792/G4),论文《科学教育与历史教育视角下自然科学史的比较及启示》发表于《历史教学问题》第6期(国家级,刊号CN31-1016/G4,中文社会科学印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一篇文章是编辑主动找我约稿而成,第二篇是我主动投稿到近十家期刊且等待了多半年后才被通知录用发表的,能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撰写的论文,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课题研究方面,由本人主持、历史组教师参与的兰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市级规划课题《基于跨学科知识整合的高中科技史教学研究》顺利通过鉴定。
2016年我还承担了教师发展处和年级组管理的相关工作以及校报、校教研杂志的编辑工作等,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历练。在教师生涯迎来第二个五年之际,我希望自己能从“站稳讲台”向“站靓讲台”迈进,打破定型效应,从阅读开始,从反思和写作开始,开阔自己的视野,力争使自己能有新突破、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