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之所以享有"世界之最"的盛名,原因是在这一壮观的楼宇里珍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卢浮宫既是博物馆,又是了不起的建筑杰作。它历经了八个世纪、有时至是悲剧性的沧桑与动荡,它还与法国历史及君王身世紧密相关。

中世纪的城堡

卢浮宫始建于十二世纪末,当时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1165一1223年)在现今方形院落的西南角修建了一座附带两栋住宅楼的城堡大主塔。四周环绕着带塔楼的围墙,用于抵御英军,保护巴黎。卢浮宫一词从英军出发地演绎而来,这个词原来有很多意思,其中最生动的是“狼窝”。

斗转星移,昔日的军事建筑逐渐丧失了原来的防御功能。卢浮宫被历代君王用作监狱、武器弹、皇家财宝库。只是在君王出巡时,才偶尔被用作住宅。直到查里五世(1338-1380年)在巴黎周围新建了围墙之后,才决定在此定居。莱蒙杜·汤普受命重新规划卢浮宫,以颂扬国王的业绩。他加高了原有的两栋住宅,新建了两栋由豪华楼梯连接的住宅楼,使卢浮宫变得既豪华又舒适。住宅楼装有彩绘玻璃窗,室内配有壁画,镶有细木壁板。国王还在华丽的哥特式住宅里设置了图书馆,藏有数百本稀世手稿、饰物及贵重物品。

然而卢浮宫作为王室住宅的时间开不长、此后发生了长达数十年的动乱、查里六世的疯狂、市民的暴行、百年战争。其间,王室离开了巴黎住到卢瓦雷山谷去了。

卢浮宫的新生

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年)是个伟大的开拓者,直到他登基后,被遗弃的老塔楼才旧貌变新颜,成了名符其实的王宫。城堡主塔1528年被铲平,改建成了庭院。1540年,为体面地迎接日尔曼国王查里·甘,重新整修了楼层。1546年,启动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建工程,建筑师皮埃尔·莱斯科在与赛纳河平行的城墙地基上建起了一座新的住宅楼。画家让·古戎负责外部设计,卡丽亚厅的美女廊柱就是他的杰作。该厅原先是王室的豪华居室,现在陈列部分古典雕塑品。此楼有三层,宽大的窗户、突出的正面及附墙往的上楣堪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典范。以上布局为卢浮宫的演变定下了基调,之后的历次扩建均以此为模式。

在亨利二世执政期间(1547-1559年),皮埃尔·莱斯科建了一栋翼楼,通过国王阁楼与老楼连通。查里九世执政期间(1560一1574年),对着赛纳河建起了意大利式小画廊。亨利二世的遗孀卡特丽娜·麦迪西在城墙外,距卢浮宫五百米处,为自己修建了杜伊勒利宫。建筑师菲利贝尔·德劳梅还设计了由教座楼房组成的硕大四边形。但工程只完成了一部分,建成了意大利式花园,用琉璃砖按当时风尚建了一个别致的小洞。

国王的“宏伟蓝图”

亨利四世执政时期(1589-1610年)虽然不长,却对卢浮宫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希望巴黎成为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提议将卢浮宫与杜伊勒利宫相连接,计划完善与赛纳河垂直的小画廊,还特别规划了沿赛纳河建一座长达460米的大画廊(或称水边画廊)。该画廊于1608年竣工。他的夙愿是建成由数座楼房和院落组成,向艺术家开放的王宫。

亨利四世1610年不幸被暗杀,未能实现他的宏伟蓝图。他儿子路易十三(1610-1643年)继承父业,委托尼古拉·布森进行大画廊的内部装饰。建筑师雅克·勒麦西负责完善方形庭院,他拆除了中世纪的遗迹,延长了莱斯科宫,修建了卢浮宫的主要入口——时钟楼。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扩建工程继续进行,东部翼楼的建成,最终构成了方形院落。翼楼的外部设计通过竞赛方式产生,结果被采纳的不是勒·贝尔南的意大利华丽风格,而是克洛德·佩罗尔朴素的柱廊设计。

施工期间,王室又回到1666年翻修过、旁边有法兰西花园的杜伊勒利宫。可是路易十四始终怀念凡尔赛宫,于1678年决定离开巴黎,常住凡尔赛。

十八世纪末,卢浮宫已被君王冷落了很久,成了一些画家的工作场地和住所,此外还住着一些混杂的市民。卢浮宫工程并未完工,有的地方至没有房顶。

重新启动大工程

之后的几十年由于政局不稳,大的建筑工程很难实现。虽然拿破仑雄心勃勃,但他手下的建筑师只在杜伊勒利宫入口处建了一座凯旋门,并开始修建连接卢浮宫的北翼。亨利四世的宏伟蓝图半个世纪后才又提上了日程。

王朝复辟时期,在北翼楼里加了隔墙。拿破仑三世(1808一1873年)重新启动了大工程,使卢浮宫具有现在的规模。宫内百年老房被铲平,并完善了楼房建筑,在现有的拿破仑院两边新建了楼阁。为使卢浮宫整个外观一致,不惜损坏老工艺。新建的楼房一部分用于行政事物,拿破仑三世把北翼留为己用。1857年8月14日,他主持了新卢浮宫落成典礼。

不巧这一皇家宫殿竣工不久,1870年法德战争就爆发了。接下来又是巴黎公社,杜伊勒利宫1871年被烧毁,梯形的卢浮宫打开了一个缺口。有人曾考虑修复杜伊勒利宫,但它于1883年最终被拆除,仅留下玛尔桑阁楼和弗劳尔阁楼。

二十世纪

在不断扩建的同时,楼房内部经历了重大改建。卢浮宫以往是颂扬君王伟业的宫殿,改建的目的则是更好地保存日益增多的艺术品。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发起了"大卢浮宫计划"使卢浮宫改建计划于二十世纪臻于完善。其中的壮举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现代构思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的建成标志着卢浮宫重大改建工程的成功。过去用于行政办公的场所被征收,博物馆得以扩大,地下场所重新规划,使技术管理及参观者流动更加便利。

卢浮宫作为博物馆已有两百年历史,但卢浮宫艺术品的整理工作还在不断完善。

王宫变成博物馆

1793年8月10日,在法国大革命的喧嚣中,卢浮宫正式向公众敞开了大门,然而此前王室的楼房管理人已为此作了长期筹备。1768年玛利尼侯爵根据部分作家、哲学家的要求,首次向路易十五提出在大画廊展出王室艺术品的设想,未被采纳。后来,安吉菲雷伯爵扩充了这一设想,旨在建立一个博物馆,清点王室藏画,收购并修复绘画。保管人于贝尔·罗贝参与计划并提出了极好的建议

由于财政窘迫,政局动荡,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1789年前的王朝时期并未实现。但1791年,成立了一个艺术家委员会,筹备开放博物馆。大画廊展览绘画;小画廊一楼展览古代艺术品。卢浮宫成了国立博物馆,大革命期间从教会及流亡贵族那里收缴的艺术品丰富了原有的王室收藏。之后,拿破仑战争中从荷兰、意大利、德国所获使之进一步充实。1803年卢浮宫被命名为“拿破仑博物馆”,为展出艺术杰作,展厅进行了专门整修。

收藏品增多

帝国晚期,除了一百件作品作为协商交换物(其中有维罗内日画的《卡娜的婚礼》)以外,卢浮宫被迫于1815年归还以前征收的艺本品。可喜的是1816年法国文物博物馆关闭,馆中雕塑品转移到卢浮宫。之后,特别是考古研究的发展使文化研究领域得到了扩大,考古新发现使卢浮宫受益。希腊(1821年卢浮宫收入米罗岛的《维纳斯》)、罗马、埃及、中东文物的大量进人,致使卢浮宫重新规划所有楼层,在方形院落设立了专馆:如1826年建立由埃及专家负责的埃及馆;1847年建立亚述馆(里面陈列亚述的带翅雕塑)。

之后几十年,捐赠及购买的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卢浮宫的收藏品,以至于必须划分展区,分门别类地陈列展品。目前馆内共设八个展区,向公众展出三万件艺术品。另外还有一个临时性轮流展出的书画艺术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