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汤汤(shāng)”是《诗经·江汉》中描绘先秦时期湖北大地江河纵横的诗句。先秦时期的湖北,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达巴蜀,东邻吴越,各具特色的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在此汇聚交流传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文化风貌。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聚居于湖北江汉之滨,筚路蓝缕,开拓山林。公元前15世纪,商王朝在盘龙城设立军事重镇,以此为据点向南方开拓疆土,湖北自此成为商朝南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建国,大批姬姓、异姓贵族陆续受封于江汉地区,并带来了浓郁的周礼文化。春秋时期,中原王朝势力衰微,楚国异军突起,势力缘汉水北上,在蚕食“江汉诸姬”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以楚国为核心的文化形态。进入战国时期,别具一格的楚国文化随着其疆域的扩大而迅速扩展。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主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继新疆、西藏、陕西等地博物馆之后推出的第四个与地方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重要展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精神的一次实践。展览汇集了湖北省博物馆等十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的122件(套)精美文物,系统展现了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的高度文明。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湖北地区青铜文明格局、体系以及礼制文化特点。其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周的兽面扉棱提梁青铜卣、春秋的“随仲芈(mĭ)加”青铜鼎,以及战国青铜鹿角立鹤、越王勾践剑等经典文物,充分体现了湖北地区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精巧雅致的审美情趣。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湖北地区出土的商周乐器,包括青铜质地的编钟、鼓,漆木质的琴、瑟、排箫、笙,以及石质的编磬。湖北是中国出土早期乐器最多的地区,几乎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之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全部种类,是先秦礼乐文明的实物再现,展现了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正是在与周边民族交流、碰撞、融合中,湖北江汉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影响深远、瑰丽璀璨的楚国文化,使中华文明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展览不仅是先秦时期湖北地区璀璨的区域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次非常重要的呈现。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可以感受到,湖北江汉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瑰丽璀璨、影响深远的楚国文化,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

江汉汤汤

商之南土 初建盘龙

《诗经·商颂·殷武》记载:“维汝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早在3500年前,湖北地区已经成为商王朝南方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1954年,武汉市黄陂地区发现大规模早商城址——盘龙城。经过考古发掘,这里揭示出上古城垣、大型宫殿基址、高级贵族墓葬、手工作坊等大批重要考古遗迹,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珍贵遗物,其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的商王朝大体相同。种种迹象表明,盘龙城既是商王朝设于南方的军事重镇,也是其获取南方矿产资源的重要基地,甚至一度成为江汉地区的区域政治中心。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华夏文明从此开始在江汉之滨闪耀光芒。

兽面纹青铜卣

兽面纹青铜卣(商代早期   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青铜卣是一种用来盛酒的祭祀器皿。这件青铜卣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商代青铜卣。

弧刀青铜钺

弧刀青铜钺(商代早期  1989年黄陂盘龙城杨家湾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在商周时期,青铜钺一直是权威和武力的象征。只有高级贵族,尤其是曾担任武将的高级贵族墓葬中,才能随葬青铜钺。

“大(天)兽御”青铜尊

“大(天)兽御”青铜尊(商代晚期  1965年汉阳沙帽山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觚形尊的内壁铸有“大(天)兽御”铭文,应为人名或氏族名。觚形尊流行于商末周初,其形制来源于青铜觚,只是其体量较大,纹饰也更繁缛,主要用来盛酒。这件“大(天)兽御”铜尊铸制精良,器形高大凝重,纹饰华丽俊挺,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杰出代表。

诸侯始封 江汉朝宗

西周早期新的方国被分封至湖北地区,同时南逃的殷遗民在这里形成新的聚居区;西周中期和晚期由于常年的周楚战乱,文化面貌相对萎缩,显现出一派荒芜的迹象。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群,主要发现在以蕲春为中心的鄂东、以随州为中心的鄂北、以荆州为中心的鄂中南三个区域。而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绝大多数发现于随州一带,其他地区罕见。

兽面扉棱提梁青铜尊

兽面扉棱提梁青铜尊(西周早期  2007年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这件青铜卣的腹、盖面饰兽面纹,兽面鼻尖的大扉棱铸成象鼻上扬,盖口、圈足饰龙纹,提梁两端及中部有四只兽首。盖内铸有铭文3字,“乍(作)宝彝”。此卣纹饰瑰丽,铸造精良,许多部件均分铸铆接而成,极为复杂,是商周青铜艺术品中的翘楚之作。

虎形青铜尊

虎形青铜尊(西周早期  1993年江陵江北农场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这件虎尊为圆雕虎形,虎首微昂,獠牙利齿,双目圆睁,翘鼻,粗颈,四肢直立,短尾上卷。虎身与耳、尾部分铸而成,整体铸造粗糙。该器并非出自墓葬,而发现自砖瓦厂的取土坑内,同坑还出土两件铸造粗糙的铜钟,一件带有鹿角纹样,此外还发现两件鹿角。推测这坑器物是当时被沉于水底以祭祀河、湖、川的沉祭之器。这组器物具有一定的巴文化风格,说明在西周早期,江陵一带的聚居族群已比较复杂。

象形青铜尊

象形青铜尊(西周早期  1973年黄冈禹王城采集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象尊的形象颇为写实,为一直象牙初生的乳象。小象身披有毡毯,扇耳挂有耳环,象首立有一个双手持器的武士,可能描绘了某个民族驯象的情形。象的四足并不对称,运动感破强,加之象鼻朝上扬起,十分生动活泼。此器与同时期的牺尊相比,并无规范的装饰纹样,体现了极大的创作自由,是一件珍贵而青铜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