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之所想
中午和朋友聊天,大家都是去年一起毕业的免费师范生,我说这一年下来感觉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朋友问了一句:“你一个月能拿多少?4000?”于是我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就在4000左右,我苦笑道:“2500而已。”朋友觉得很不可思议,居然收入这么低。我除了苦笑还是苦笑。下午本科时的班主任来看望大家,大家一起聊工作,班主任问大家的工资怎么样,大部分同学都说不错,班主任说:“现在能有3000元还行,以后慢慢还会涨。”我在一旁没有说话,还是在苦笑。
人人网上,同样回到母校读研的一位同事感叹:“哎……甘肃的待遇真是汗颜……”毫无疑问,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这个感慨,肯定也是和其他人在一起聊天后的一种无奈。虽然我不久前也得知全国人均工资收入甘肃排倒数第一,但真正和工作在其他地方的人聊天,才感觉到差距之大,而且我知道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在兰州工作的艰辛很少有人能体会的到,每月工资不多,单位又不安排住宿的地方,于是我又每月花500元在外租房住。这一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除去这次读研交的学费,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剩余了。在去北师大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同学,他在兰州市下属的一个县中学任教,他去读研时学校给了他一万的学费并保证,以后的学费还会给他报销。
今天了解到,和我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甘肃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交了违约金没有回甘肃任教,如今已经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的研究生,而且已经获得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又了解到,大学时一哥们毕业后没工作,回家复习了一年,如今考上了北大。我感慨万千,仅仅一年,身边的人就经历了这么巨大的变化。我们这些免费师范生都是老实人,心甘情愿回家乡工作,可是我们这样的想法又是否得到了生源省部门的认可、用人单位的理解?我感觉似乎有点是一厢情愿了。我并不觉得我是有多功利,有多不知足,这是莫名地失落,觉得自己仿佛看不到自己的明天了。我可能有点过度忧虑,我告诉别人这样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挺难,买房就别想了。虽然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但确实是我真实的一个想法。
不过班主任说得对,我们还年轻,即便是30岁,也还年轻,也还有机会去拼搏,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积累经验和资本,埋头苦干,不再有半句抱怨的话,做好自己,做强自己。我会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做足准备直到机会降临。sTi4tGaCLgjPD2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