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我们有两天的游览时间,但不少人来欧洲就是冲着春天百货( PRINTEMPS)和老佛爷百货(Lafayette)两大购物点来的,自然不会放过在这里血拼。因此游览其他景点的时间相对有限。17日上午在卢浮宫参观完毕后,因为已经脱团且错过了乘船游塞纳河的机会,我们索性搭乘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前往埃菲尔铁塔。骑车的小哥很友好,也很热情,最开始要价20欧,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5欧的价格成交,这也是此次欧洲之行难得的砍价经历。三轮车行进在林荫小道上,和平时坐大巴车相比又是别样的体验。

林荫小道

到达埃菲尔铁塔后发现附近有好多载客的电动三轮车,上面都明码标价,看了一下从卢浮宫到埃菲尔铁塔,标价正是15欧,瞬间成就感爆爆满。6月份正值欧洲杯开赛,巴黎埃菲尔铁塔悬挂了巨型足球做装饰,在铁塔附近也看到了大批球迷。关于埃菲尔铁塔,有三个我熟悉的知识:一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会提到,埃菲尔铁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体现,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时也带动钢铁工业的发展。二是18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法国人希望借举办世博会之机留给世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1851年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巴黎更是不甘落后。法国人一直想建造一个超过英国“水晶宫”的博览会建筑。三是埃菲尔铁塔完工的时间是1889年3月31日,比我出生整整早100年。

埃菲尔铁塔

以往从视频、图片中看到的埃菲尔铁塔,包括我们在巴黎市区其他地方远眺,给人的印象是高耸、雄伟,甚至带有一点法国的浪漫。但真正到了塔底下仰望,看着那密密麻麻却又错落有致的镂空钢架、那刺向苍穹指向蓝天利剑一样的塔尖,完全会被震撼到。当天因为欧洲杯安期间安保措施加强,乘坐电梯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所以我们放弃了登塔。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

离开埃菲尔铁塔,我们步行了近两公里,来到了凯旋门。1806年,拿破仑一世下令修建一个纪念帝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中所取得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建筑最终被定为凯旋拱门,它代表了拿破仑军队的战无不胜和坚不可摧。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

凯旋门

凯旋门

1920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这座宏伟的凯旋门下又修建了一座“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在这次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他代表了整个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无名战士墓上燃着永不熄灭的火焰,这为凯旋门又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豪情。如今每到重大节日,凯旋门都会悬挂出巨幅法国国旗,也许是因为欧洲杯的缘故,我们参观时法国国旗正好在凯旋门中迎风飘舞。

凯旋门 无名烈士墓

凯旋门 无名烈士墓

在巴黎其实我们还参观了另外一座凯旋门,就在卢浮宫对面,被称为小凯旋门,同样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装饰奢华。中央拱门门顶部是一组颇具特色的雕塑。四匹佩戴金色马具的战马拉着战车飞奔着,拿破仑头戴金冠手持金橄榄枝英姿勃勃地站在车上,战马的两侧分别站立着和平女神和胜利女神。在其下方的四只立柱上,站立着四名威武雄壮的武士,那可能是拿破仑的四大元帅。建门之时,那四匹战马是拿破仑征战意大利,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来安装上去的。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件早已于1815年拿破仑兵败退位后归还给意大利了。

小凯旋门

小凯旋门

巴黎圣母院是此行参观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因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诗意描绘而扬名世界。

巴黎圣母院内景

巴黎圣母院内景

一踏进圣母院教堂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高达三十多米的圆拱穹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彩绘、浮雕和雕像在一个巨大空间里营造出一种令人敬畏的远离尘嚣的氛围,即便是我等没有宗教情结的人,也不禁凝神摒气、静下心来。

巴黎圣母院 玫瑰花窗

巴黎圣母院 玫瑰花窗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久负盛名。这些直径超过10米的圆形窗口,经过高度繁复设计的像多瓣的玫瑰花,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把教堂内部渲染的五彩缤纷、眩神夺目。这些色彩斑斓玻璃彩绘,主要题材是圣经上的故事。艺术家们运用最光鲜的色彩向教堂内的芸芸众生讲述圣经中从创世记到末日审判的救赎故事。在那个文学还没有被广泛传播的时期,这种传播方式向有信仰的人们直观展示了他们听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