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合唱经历

昨天晚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办的“时代先声 青春之歌”——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五周年合唱比赛在以学生会一手导演的"Excel门"中落下了帷幕,让我这个第一次在比赛现场等待宣布比赛结果的四朝元老多少有点失落。但是之所以在大四还去参加这个比赛,我并不是为了什么名次,前两次一二九合唱的一等奖已经让我很满足。这次去完全是为了享受合唱的过程,享受和声带给人那种美妙的感觉。从大一以完任务的心态参加合唱,到大三主动加入校合唱团。合唱逐渐的变成了我的一种业余爱好。

在大一那年的一二九合唱上,历史学院选择的曲目是《十送红军》和《四海》。尤其是那首《四海》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它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当“哲亥”“哲亥”完之后来一段明朗抒情的旋律“在这个欢乐时刻,有缘相会的亲朋好友,让我们高高举起圣洁的酒杯,放声高歌”~感觉真的超赞。那年是康哥和晓珠姐全程指导的。我也从那时开始明白合唱真的不仅仅是在一群人在一起唱,而是要真正把声音“合”在一起。当时马上要比赛了,每次排练开声、找发音位置、练和声都要占去排练时间的一半以上,以至于大家连谱子都不熟。我当时很紧张,时间都这么紧了为什么还要一遍遍练这些而不是去熟悉谱子呢?事实证明,在合唱中发声方法、声音和谐程度才是第一位的。当年我们获得了一等奖,院长请客神马的就是浮云了。

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就有被要求参加大二的一二九合唱。当时自身各种原因让我不太想再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再三拒绝,后来也是被迫参加的。但是就在大二这一年的一二九合唱中,我们一起把历史学院的合唱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年不仅再次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晓珠姐也获得了最佳指挥。我自己一直觉得这就是历史学院合唱的一个巅峰。当时唱的歌是《保卫黄河》和《雪花》。《保卫黄河》其实是蛮有难度的一首歌曲,并没有因为广为传唱而容易多少。我觉得我们演绎的还是比较完美的。《雪花》则成为了我心目中最经典的合唱曲目。后来加入合唱团才知道这首歌在校合唱团也有悠久的历史。

这里还要提一句的是就是在这次合唱之后,小维提议小智和小滴一起去聚餐,由此诞生了一个很奇妙的小团体,咩哈哈~

也是因为大二的辉煌战绩,让我开始逐渐的喜欢上了合唱。后来历史学院在北国剧场举办了“恰同学少年”青春诗乐会,我们演唱了《故乡的亲人》《茉莉花》《半个月亮》《阿拉木汗》《雪花》《茨冈》《歌唱祖国》。我这也是第一次短时间内学习了如此多的合唱曲目,这其中我尤喜欢《茨冈》。在诗乐会排练的时候其实还有唱过《Now is the month of maying》,不过由于整个晚会的调整没有在台上演唱。

后来加入校合唱团,正逢合唱团在准备专场演出,当时每周都要去排练两次左右。虽然很辛苦,强度很大,但是也收获了很多。除了更加专业的合唱指导,也认识了不少热爱合唱的同学,自己也学到了更多的经典合唱曲目。那次的专场演出也是我参加各种合唱以来唱的最痛快的一次。这次专场演出的曲目包括《Gloria in D-major 1.Gloria》《XII Cum Sancto Spiritu》《英雄凯旋歌》《Motet,Ave verum corpus》《大江东去》《如梦令》《满江红》《茉莉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半个月亮爬上来》《飞来的花瓣》《嘎哦丽泰》《同一首歌》《凤阳歌》。这里面我最爱的是《大江东去》《如梦令》《嘎哦丽泰》。

今年的一二九又是《十送红军》,又回到了大一时唱的曲目。再也没有神马要追求的了,唱完此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