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那些事儿(一)

声明: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谢绝人肉,谢绝跨省。谢谢~

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甘肃籍师范生座谈会将于某日某时在某楼举行,请各位同学届时参加。”署名是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我感到很吃惊,什么时候居然有组织想到了我们这群人,这群基本上已经被边缘化的人。打开QQ后发现群里大家已经开始讨论这个事情了,有人提议晚上一起聚一聚,于是在一个很莫名很蹊跷的座谈会前夜,我们举行了免费师范生的小聚会。

我才发现原来很多人已经早就开始行动了。有位同学已经签了其他省的好学校,虽然他至今还不知道违约的代价到底有多大。有几位同学已经在一些中学参加了应聘,据他们所讲,当时中学招聘物理和地理老师,他们前去应聘,结果面试,笔试,试讲都顺利的通过,并且在所有应聘者的综合排名中占据了第一名,同时教研组的老师也都非常欣赏他们。但是最后等通知的结果却是不要他们。理由很简单,他们是本科生。这真是太搞笑了,既然不要本科生,当初拿到简历时他们应该就是第一批被刷下去的人,为什么还能够参与到后面的一系列考核环节呢?这不是一个很荒唐的事么。连排名第一的都被拒,到底此中学到底招的是谁呢?这个无人知晓。我听完后直接告诉他, 肯定是因为你在等待最后的通知前没有给校长足够的钱。教研组的老师再喜欢你也没用啊,他们可以恭喜你在所有应聘者中表现突出,但是却没有权力恭喜你成为此校教职工的一员。最后拍板的还是那个最顶层的人物。有人说有些地方重点高中的人事权完全归校长所有,上级部门都没有任何权力来管。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尚待考证,我只不过感叹了一下,甘肃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自主管理的学校呢?这和甘肃的历史发展很不符啊~

甘肃的地理位置很尴尬,从来没有哪里比甘肃更尴尬。再往西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数民族政策的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就不多说了,工资收入相当不错。往东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政策还是很给力,再往东就是属于中部城市了,发展自然不错。甘肃就被夹在了这个很诡异的位置上,很少有人去关注过这个地方。民间常说的一句话叫天高皇帝远。

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可能成为全国省域经济实力排名倒数第二的,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也不容易。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要进学校当老师,先考试吧,考试完了千万别等着公布结果,不然肯定杯具,这时候就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不意思意思就别想进入通过的名单。接下来呢,坐等被发配到边远的小山区?如果你有为国奉献的精神,那么请尽请坐等。如果您还想谋求点未来的人生发展,那么请继续绕道后门吧~俗话说的好,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在此地也人人挂嘴边,但再穷不能穷领导是前提。据说要进某注明的省级重点中学,只能是省长说了算,就算你爸是李刚,不好意思,一边站~所以说前面那些同学没有被招进去是必然的。教育行业如此,其他行业就不必说了。调动工作都是明码标价,但是这还不够,关系和钱缺一不可。这是社会风气,你不必抱怨,不必感慨,不然真的该说你清高了,你必须学会去适应。

穷不可怕,怕的是穷了还装富,还悄悄抹去“倒数第二”前面的两个字,然后满足的自我欣赏。大地震后,其他省都在积极争取救灾资金,这里却还在瞒报少报,表现出很富有的姿态。甘肃从来都是一个杯具的地方,没有哪个领导愿意在这里为百姓多做点什么,因为他们注定要在两三年的任期后就远走高飞,这里只是他们暂时的驻足点,他们不会去用力经营,只需要去维护现有秩序,因为只要不出意外,他们就能顺利飘向更有发展前途的地方。

回到聚会现场,有同学说他在考虑签到辽宁某学校,该学校愿意帮他付违约金,甚至承诺可以帮忙在档案里弄手脚,尽力帮他解决诚信的问题。我第一次听说有这种事,要是南方有某个学校给我这个承诺,我会毫不犹豫的去签的。大家又开始纷纷的讨论明天的座谈会上应该反映什么问题,大部分都是些无关痛痒的意见,还有些纯粹是天真的想法。有个意见我觉得挺不错,就是学校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份特殊的三方协议,帮助我们在省政策未制定出来之前,有机会去到其他学校应聘,去签协议。然后等省政策出台后再根据政策签署正式的三方协议,至少有个过渡,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学校不可能站在免费师范生的角度来为我们着想,他们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们希望我们去偏远的地区当中学老师,在那里娶媳妇生娃娃过一辈子,为什么学校都不真正为免费师范生做点实事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