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2卷历史41题以我国1950年以来部分节假日的法定假日天数演变为切入点,考察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恰好碰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可能就是命题者模仿高考真题出的),结果学生普遍答得不好。那么如何应对该类型的题?经过研究,找到了一种可行的答题办法。

一、题型简介

此类论述题所提供的材料均为表格,表格所包含的信息均能体现历史变迁,且最后一列信息为当今社会。从设问上来看,表述均为“表X能够反映XX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赋分上来看,指出一种变化趋势得4分,说明历史原因得8分。如2016年全国2卷41题: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2015全国2卷历史41题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二、高考参考答案分析

1、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从答案关于变化趋势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紧密围绕材料核心信息归纳变化趋势(如材料核心信息为“节假日”,答案所给的3种表述均与“节假日”这个关键词有关)。2、选取角度单一、具体,多为某一栏、某个关键词的变化,没有出现如“我国节假日越来越丰富”这样太过宏观的表述。3、变化趋势表述仅一句话且直接指出趋势究竟是什么,如“从少到多”“种类增多”等。

2、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 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从示例中,我们发现,在表述原因时,有两个特点:1、只说变化后的原因,不说变化前的原因。答题的焦点在于“为什么会变迁成当今的样子”而不是“为什么以前是那样而今天却又是这样”。2、由第1个特点决定了分析原因时更多地与现实结合,因此历史专业术语较少,政治术语较多,应该运用跨学科思维,把政治、历史有机结合。

三、举一反三

那么在分析了全国卷的答案后,我们来看这道模拟题。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关词义的发展变化:

原义 新义
住所,多指较大的房子 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奴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
山寨 山中的城堡 仿造的、非正牌的、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
漂白 除去纤维材料、纺织品等物中所含色质,使之变白的过程 比喻通过某种手段,把非法所得变成合法所得
大使 负有某项职责的官职名称 借指为推动某项事业的开展而做推介、宣传等工作的代表性人物

上表词义的变化能够反映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题思路:我们首先总结变化趋势,按照前文所述的答案特征,总结的趋势不应当为“社会生活日益通俗化”“社会生活日益近代化”等太过宏观的表述,最好针对某一行的词提炼出一种变化即可。但在此题中,我们发现,山寨、漂白等词变化后的词义带有某种负面色彩,我们不能将其表述为“当今社会的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人们的专利版权保护意识很弱”“资金非法流动现象出现”等,这既与社会主流不符,也难以解释原因。因此要从侧面来表述,如“宅”的词义变化趋势为“人们室内生活时间逐渐延长”,“奴”的词义变化表述为“人们的生活成本逐渐增大”,“山寨”的词义变化表述为“民众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漂白”的词义变化表述为“社会的法制化观念影响日益扩大”或“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资金)环境合法性与安全性”,“大使”的词义变化表述为“人们日益注重增强社会影响力”等

接下来,就要分析原因了,还是按照前文所述的答案特征,只分析为什么词义会有“新义”而不涉及“旧义”,且多与政治结合。如示例答案:趋势:民众的品牌意识增强(4分)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商品意识浓厚;经济利益增强了商品维权意识;对品牌的推崇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新技术的应用为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等等(8分)

掌握了方法,解决其他同类型的题目也能够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