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的问题
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已经进入毕业季,首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大量报道。但是媒体毕竟是站在旁观者角度来看待免费师范生面临的问题,针对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也总是说不到免费师范生的心坎里去。作为首届免费师范生,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我认为免费师范生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
一、政策实施略显仓促 地方准备不充分
国家在决定招收首批免费师范生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四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相关事宜还没有任何规划,可以说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在免费师范生报考名额方面,并不是按照各省、市、自治区在4年后的教师需求量来决定,而是根据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招生名额决定。仅此就可以看出当时推行免费师范生政策仅仅是考虑到了学校培养这个层面,对于毕业后的事宜没有任何考虑。同时这也为4年后的免费师范生在生源地享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埋下伏笔。由于招生阶段主要是高等院校负责和国家政策支持,各省、市、自治区几乎没有参与到免费师范生工作中,对于免费师范生缺乏相关的认识。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回到生源地时,很多中小学用人单位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几乎一无所知,这才开始匆忙学习国家政策。各省、市、自治区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实施办法几乎都是在国务院等部门的催促下出台的,对于免费师范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招生制度缺乏人性化 进退机制有待加强
以我个人报考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在本省只招收免费师范生,而且是在提前批进行招生(录取过程按照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的顺序进行,且某一批次被录取后直接失去该批次后的所有录取机会)。大家都知道,对于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的学生来说,多一个批次的录取就多一次进好学校的机会,于是尝试性的在提前批填个学校也是合理的。由于当时估分报志愿,对于自己分数过低的判断让我认为提前批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只能是拼一拼,但没想到结果真的就被录取了。但这时候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再选择的机会,一张免费师范生协议书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没有办法选择拒签, 因为如果拒签那么我将失去上大学的机会,然后光荣的加入高考补习生的行列等待下一年的高考。
因此当时国家没有给被录取成为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再一次权衡利弊做决定的机会,而是带有某种不平等的把所有人直接推上了签约桌前,不签约的代价是等待来年的高考,这样就导致了免费师范生中存在一批被迫加入免费师范生队伍的人。而在来到大学后,只存在非免费师范生转免费师范生的机会,却没有免费师范生转非免费师范生的机会,这种单向的流动使得那批不想成为免费师范生的学生没有办法及时退出。对于由非免费师范生申请成为免费师范生的人学校敞开大门,全盘接收,却把另一个门紧紧关闭,从未打开。
三、有编有岗理所当然 鼓励淘汰机制亟待建立
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实行确保“有编有岗”的兜底政策, 使得免费师范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确定自己将来肯定能够得到一份有编有岗的工作,这样学习的优异与否就无关大局了。一方面,假设某位免费师范生成绩优异,拿过各种奖学金,但他还是无法参与到普通学生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分配中,比如保研资格、就业优先选择权等。无论成绩多么优秀,最终还是要和其他免费师范生一样回到生源地在中小学就业。也许你大学期间努力的结果会在工作后转化成优势,但是在找工作期间除了“奖学金”帮你能赚到一些招聘单位的加分外并无法给你带来更大的好处。在大学期间并没有针对免费师范生单独的考核办法和对应的奖励机制。另一方面,假设某位免费师范生成绩特别差,甚至有多门课成绩不及格,他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校方不会因此剥夺他免费师范生的资格,也不会过分为难不让该生毕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中没有淘汰机制,使得他仍然可以在毕业后拿到一份有编有岗的工作。
既然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优异不会获得保研、留学等机会,成绩太差也不会失去免费师范生享有的任何权利,那么免费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如果能够建立起相应的鼓励机制,对于免费师范生成绩优异者给予短期内留学、保研资格(前提是取消免费师范生不用考试直接读研的办法),同时建立起免费师范生淘汰机制,对于成绩不合格者取消其享受免费师范生相关权利。这样才能促进免费师范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免费师范生培养方式。
四、就业政策不统一 跨省就业成难题
各省、市、自治区都针对本省的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就业政策,陕西省就因为本地生源的免费师范生过多而允许陕西籍免费师范生跨省到其他地区就业,这也就意味着陕西籍免费师范生可以不通过违约的方式就离开本省而前往更有发展前途的发达地区就业。但是很多省、市、自治区并不允许免费师范生跨省,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即使有其他省份的中学愿意接收,本省的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一定允许其去其他省就业。其实部分地方推行的跨省政策是一种极不公平的政策,跨省意味着得到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前途,变相的相当于打着跨省的幌子做违约的事实。这对于无法跨省就业的免费师范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大家要知道,在偏远地区任教对于自身的发展将会带来各种限制,但仅从政策而非道德的角度来看,免费师范生并没有义务一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
五、提高教师待遇是根本 仅喊口号无济于事
很多人批评免费师范生找工作只盯着大城市,少有主动去偏远地区任教的。我想说,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人都应该会选择更好的工作平台,免费师范生头顶上并没有“神圣”的光环,他们也应该追求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而为什么在招聘会现场总是能看到省会城市学校招聘处人山人海,偏远地区学校招聘处人员稀少,这是因为谁都明白在省会城市工作的发展前途。以我所在的省为例,市级的本科毕业生基本月工资能比县级的多出300多元,福利待遇更比县级单位要好很多;市级学校双休日、节假日教师都能正常休息而县级学校往往会有各种补课,甚至还有也自习要跟班;市级学校间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非常频繁,能方便快捷的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而县级学校获取这些信息要困难很多;市级学校间人事调动非常容易,而从县级往市级调动工作难度非常大……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将免费师范生的免费教育改为工作后的资助奖励。在学生在校期间允许其自主选择是否成为免费师范生,只要毕业后自愿到生源地基层或者偏远地区工作,则每年返还一定的学费,并给予一定的补助作为奖励,在规定的服务年份内逐步返还学生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当然,要想让当前的免费师范生自愿去基层或偏远地区工作,首要工作还是提高教师待遇,倘若免费师范生在偏远地区能享受到在城市一样的教师待遇,甚至享受到高于城市教师的待遇,那么何愁基层无优秀教师呢?说到底还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问题。
我们总是高喊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口号,我们总是强调要提高教师地位,这恰恰说明了现在社会上还没有把教师当作无限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地位还很低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停的强调,不停的喊口号。可是教师地位通过喊口号就能喊上去吗?必然是不能的。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拿到的那点可怜的工资与他们辛劳的付出差极不相称。要想改变这一局面,要想达到当初推行免费师范生以“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待遇,如果不提高教师待遇,一切政策终究都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