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与兰大附中校史的编纂工作,遇到了与西北师大附中校史有关联的问题,引发了我一些思考。

1949年8月,兰州解放。由于当时大批学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学生人数锐减,生源不足,加上节约经费的考虑,10月25日,奉甘肃行政公署教育处命令,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与西北师院(即现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附设中学合校。11月1日合校后改名为兰州实验中学,并委任张自安为代理校长,李廷涛(兰大附中教师)为代理副校长,3日正式开始上课。

由于缺少更加翔实的史料,我们无法判断两校合并时哪所学校的师生占了兰州实验中学的主体。

兰大附中与西北师院附中合校后,西北师院学生失去了实习和观摩教学的基地。1950年8月22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高字第1290号令:将兰州实验中学改隶西北师院,更名为“西北师院附属中学”。

如此来看,一所由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与西北师院附设中学合并而成的学校,最后更名为西北师院附属中学,似乎与兰州大学失去了联系。

从兰大附中的角度来说,要追溯校史,那么解放前已经存在的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是绕不开的一段历史。而一旦触碰到这段历史,又难免会涉及到“兰州实验中学”这个特殊的阶段。一旦涉及到这个特殊阶段,与西北师院附设中学的关系就不得不梳理清楚。特别是我们得知,在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图书馆,依然保存着不少兰大附中的图书。

而当我们试图去理清那个特殊阶段两校的关系时,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史中,却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兰大附中的前身是甘肃学院附属中学,成立于1929年夏。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成立,甘肃学院附中改为兰大附中,校长王秉钧,教务主任胡定一。这所学校在兰州也享有盛名,只设高中,在与师院附中合校前共毕业十九届学生计811人,基本上都考入兰大和其他高等院校。后兰大附中合并于师院附中后,兰大附中、甘院附中再未恢复。(上世纪60-70年代的兰大附中,由1955年建校的兰州第三中学于1960年改名而来,1971年又改为兰州第三十三中学)”

西北师大附中的校史,居然用了这么多文字来书写兰大附中的历史,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其官网发布的《西北师大附中校史沿革》中,在沿革图下方的文字说明中,第二条再次专门解释兰大附中的校史:“说明2、兰州实验中学为兰大附中与师院附中于1949年10月奉甘肃行政公署教育处命令合并,此后改为师院附中,兰大附中再未复校。”

西北师大附中校史沿革

西北师大附中校史沿革

西北师大附中在书写本校历史时,还要顺带替他校的历史沿革下定论,连续强调“兰大附中再未复校”。我在不解之余,又细看了下《西北师大附中校史沿革》,发现其第一条文字说明也很有意思:“说明1、1937年师院附中初迁西安,又迁城固、再迁兰州,几经变迁,最后根留西北。抗战胜利后,附中师生未回北京复校,而是继承了自五城学堂以来的所有教育精神,可谓一脉相承。”

此段文字说明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这段文字是为其校史能够追溯到1901年寻找理论依据。抗战时期北京师范大学西迁,现西北师范大学包括附属中学都是抗战西迁的产物。如果要追溯西北师大附中的校史,按常理应该是从1939年在兰州成立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设中学开始。而西北师大附中却将校史直接追溯到了1901年在北京成立的五城学堂。1901年的五城学堂、1923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与现在有何关联呢?关联就是教育精神的“一脉相承”。

其二,文中说“抗战胜利后,附中师生未回北京复校”。如此来看,那么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应该是一所抗战胜利后新建的学校。《西北师大附中校史沿革》的第三条文字说明:“自1937年师院附中西迁后,在原北京师院附中旧址上建起了日伪学校,抗战胜利后,经接收改造为今日的北京师大附中。”但是在查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史时,发现其校史依然追溯到1901年的五城学堂,只字未提西北师院附中。看来,曾经西迁的北京师大附中也不愿买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史沿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史沿革

想要尽可能追溯校史起源,这无可厚非。但多处替他校写校史、下定论,这样的做法的确值得商榷。

其实在我看来,要想追溯校史起源,无非两种情况,要么追溯校名的渊源,要么追溯现校址的渊源。在这一点上,兰大附中与西北师大附中都选择了追溯校名渊源。兰州大学前身是兰州中山大学,那么最早的兰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何时呢?1928年。因此,从“兰大附中”校名上追溯校史起源,1928年是最恰当的,尽管当时的校址的确不在现校址处。西北师大附中多次强调“兰大附中再未复校”,将现兰大附中与历史上的兰大附中关系撇清,这种逻辑,放到自己学校,也难以说清其校史起源的准确性。

厦门大学刘海峰参与教育部有关高校校史课题,发表了《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 》一文。虽说是关于高校校史的问题,但对中学校史依然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高等学校由于战争、动乱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停办,其后重新恢复办学招生的,可以延续其原建校时间。复办高校是指复办时即明确继承前身高校,以恢复前身高校为宗旨的高校。

(三)高等学校出现调整分立,凡属原高等学校的院、系等单位从高等学校中分离出去,单独成立或与其他高等学校的院、系等单位组建新的高等学校,而原高等学校继续存在的,由原高等学校继续延续其建校时间,派生出的高等学校以分立后正式成立的时间为建校时间。高等学校发生分立,原高等学校已被裁撤,其分立后新设立的高等学校都应以分立后正式成立的时间为建校时间。但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的,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四)高等学校出现调整合并,凡属以某一高等学校为主兼并其他高等学校的,该高校可延续为主合并的高等学校的原建校时间;凡属由两所以上高等学校在平等的条件下合并,成立新的高等学校的,则由该高校自行协商决定,以合并前其中一校的建校时间或以被批准合并的时间为其建校时间。

关于第二条,兰大附中在撰写校史时,邀请老校长座谈,有老校长提到,1959年江隆基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十分重视高校附属中小学的创建工作,多次表示希望将兰州三中变更为兰州大学的附属中学,以恢复1949年前已存在的兰大附中。在他的推动下,1960年更名为兰州大学附属中学。当时虽无正式文件明确是“恢复”,但现兰大附中与兰州实验中学前已经存在的兰大附中是有联系的。

兰大校长江隆基

兰大校长江隆基

关于第四条,兰州实验中学当时就是兰大附中与西北师院附设中学平等合并的,那么现西北师大附中在书写当时这段历史时,理应和兰大附中进行商议,而非简单的用“此后改为师院附中,兰大附中再未复校”这样的表述。

我参考西北师大附中校史写作的逻辑和特点,也就兰大附中、兰州实验中学、西北师院附中这段互有关联的校史,拟写了一段,不知西北师大附中可能接受?

兰大附中与西北师院附中合校为兰州实验中学,是兰大附中独特的历史阶段。后因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一五”计划需要,我校在一只船地区另辟新校区。而兰州实验中学更名为“西北师院附中”后,兰大附中教师依然是其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北师院附中成立校友会、举行五十周年校庆(解放后第一次校庆)等活动中,原兰大附中校友代表、原兰大附中校长王秉钧等均受邀参加。(现西北师范大学附中的前身即西北师院附中,原为国立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因抗战爆发而西迁,与西迁的其他中学组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附设中学,后改为国立西北师院附中,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未回北京复校而继用西北师院附中校名。而现兰大附中是完全建立于兰州本土的学校,20世纪60年代归属兰州大学时即为恢复兰州大学曾经所设的附属中学为目的,因此深受兰州大学影响,继承了自兰州中山大学、国立甘肃学院以来的兰大教育之精神,可谓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