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28日电 (记者 侯志雄)今天上午,兰州市50多辆车身上贴着对收取“路桥费”不满的标签图案的车主以兴隆山“自驾游”的名义,途经兰州市繁华路段,从兰州市东岗收费站出城,将兰州市“路桥费”重收事件的争议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很少看到有咱家乡的图片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首页上,但是可以想得到,出现的就从来不会是什么正面的消息。自我有记忆的时候,每次去兰州市区都要在通过东岗立交桥的时候缴纳通行费。这个事情倒后来越来越让我费解,这个所谓的立交桥不过是一个高架桥而已,下面通的火车,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东岗桥是兰州的东大门,可以想象一年能获多少收入,但这个费用还是年复一年的再收取。不知道是上级觉得这个桥是用天价建起来的还是兰州市区有什么宝贝以至于每次进城都要收费?这个问题当时也成了激烈争论的话题,最后政府大概是妥协了,拆掉了收费台。但是我可以肯定,东岗桥曾经收的费足以再建好几个东岗桥。而且人们也知道,当时的东岗桥不知道修了多少次,每次路面维护都是豆腐渣工程。

之后重修了和平镇到兰州市区的道路,这段路说实话修的很不错,质量绝对是上乘的。但是修好之后马上就建好了收费站。如今出现集体抗议征收路桥费的事件,我觉得政府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绝对有问题,如果没有钱就别去重修,原来的路照样可以走,如果要重修麻烦把钱准备好,不要总想着从民众手里把钱再捞出来。当地老百姓的维权意识本来很弱,但是如今集体抗议可见至少在这个事件中对于民众的利益的严重损害。

允许我说句公道的话,甘肃省的领导没几个是真正有远见、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抱着天高皇帝远的心理,做着大家看不到的亏心事。每个领导在任时都会搞很多政绩工程,不经过充分论证,就是拿着争取来的经费乱搞,从来没有投入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所谓的收费是为了还贷款,多半是瞎扯。虽然没有证据,不过不能排除某些人擅自挪用了修路钱,然后开个收费站顺便打着还贷款的幌子。

汶川地震后甘肃领导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缺乏的能力和滞后的思想,隐瞒灾情不报,争取把灾情的程度压缩到最小然后呈报上去,以显示自己似乎有抗拒大自然灾害的实力。谁不知除了四川之外甘肃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然而又有多少人关注甘肃灾情呢,领导人总是习惯于只上报政绩。这个教训到现在领导人还是没有吸取,甲流在甘肃蔓延速度很快,领导人越来越发现难以控制,于是又开始搞瞒报,别以为中央严禁瞒报确诊病例地方就会如实上报,至少在甘肃,甲流患者比数据公布的要多。据我说知,某县领导就发话,本县的病例不上报,其思想滞后可见一斑,突发事件下不考虑老百姓利益,而是考虑自己的名誉、地位。

很多事情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如果连买官卖官、人事调动明码标价等事情都扯出来,估计就有碍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了。百度空间恐怕也不给我这个空间安身之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