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启动后第二周的一天,早读结束后,英语老师情绪比较激动地向我反映了班上小夕同学的情况:要求完成的作业她都没有完成。从英语老师的话语中,我感觉到除了生气,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不交作业了。就在早读前我还因为小夕数学作业没交而过问她。可见,她昨天晚上应该是基本上没有怎么写作业。小夕的学习习惯并不是特别好,自我约束力较差,经常因为看小说、玩手机、偷懒等原因完成不了作业。就在上周,我还发现她在课堂上拿电子设备看小说、睡觉等情况。我曾多次和她谈话,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总是没有太大效果。面对批评,她也能淡然面对。面对鼓励,她却也无动于衷。
尽管之前多次谈话无果,但这一次我还是想和她谈谈。毕竟高三才刚刚开始,若不及时解决问题,对整个班级的学风影响都会很大。叫她来办公室后,她告诉我是因为昨晚太累10点多就睡着了,本计划凌晨4点多起床写作业却没有起来。我告诉她,每个同学都很累,但这并不能成为课堂上睡觉、课后不完成作业的理由,重点还是在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和约束力。在给她讲了一番道理后,我做出了对她近期表现不佳的惩罚措施:暂时将座位调到最后一排,同时调离她同桌去和另一位有单独座位的同学坐在一起。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在高三起始阶段给全体学生表达一种态度:我们不欢迎在学习上不进取甚至是因为课堂表现或作业问题而影响教师情绪的同学!她似乎也没有反对和拒绝。
过了一节课后的课间,她同桌和她一起走进了办公室。她沉默不语,她同桌却开口了:“老师,能不能给小夕一次机会?”她同桌接着列举了小夕同学的一系列优点,如个别单科成绩突出、高三启动以来改变很大、能在周围同学间产生积极影响等。我当时决心已定,完全不能接受她同桌所给出的理由。我反问道:“难道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看小说,这些都是积极的影响吗?”她同桌并没有因为我坚决的态度而放弃,继续表达希望能够挽留小夕继续和她坐同桌的愿望。其实当初安排她俩坐同桌,就是希望能够让小夕同桌勤奋的一面能够影响到小夕,现在不仅没有效果,她同桌反而在这样的问题上替她求情。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意给小夕机会。就在她同桌争取无果要离开时,一直沉默的小夕说话了:“老师,我可以去最后一排,那能不能让我同桌还是一个人坐?”显然她想到,一旦她同桌有了新同桌,即使她今后表现再好,也无法和她同桌继续坐一起了。她这样问,说明已经有了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的意图。
我终于等来了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
我情绪有点激动地说:“小夕!你终于开口说话了!我还以为你真的能够一直沉默下去,不管你同桌为你怎么争取,你都只会淡定地旁观!”我让她同桌先离开了办公室,然后告诉小夕,这是第一次我看到她能够站在同学的角度,开始替同学考虑。如果当初她能够考虑她的行为对周围同学、对班级产生的影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吗?小夕边听我说边开始不住的掉眼泪。这是我和她这么多次谈话以来第一次看到她掉眼泪。于是我乘势告诉她,我愿意给她一次机会,这倒不是因为她同桌为她求情,而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开始能够为他人着想的小夕。我说:“当你能够时刻想到自己有责任为同学、为班级传播正能量,你一定能够更好地克服自己懒惰的习惯,不负周围同学对你的认可和信任!”
小夕点了点头,在离开之前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会在同学间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的!”这也是她第一次主动对我做出的承诺。我相信她能做到。无论这次谈话后她的改变是立竿见影,还是漫长曲折,我都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七班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深厚情谊,更感受到了来自七班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有人说,集体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个人积极性的爆发。我相信,集体的力量,一定会支撑着七班所有人坚定地走过高三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