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汉族民歌的体裁
汉族是甘肃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虽然甘肃省汉族的语言都属北方方言,但由于地理、环境、习俗等不同,其语言的声调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语音声调的差别同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其民歌按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酒曲、社火、小调和儿歌。
一、号子
主要指在劳动中产生,直接配合劳动节奏和服务于劳动过程的一类民间歌曲。不同的号子产生于不同的劳动中,它起着振奋精神、鼓舞情绪、调节呼吸、统一行动的积极作用。甘肃的号子有劳动号子、山歌号子和摹拟号子三种。
在劳动号子中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是流行于陇南和陇东部分地区的建筑性打硪号子。仅以兴起于成县的筑城号子为例,它以13个单曲体号子,如起夯调、扬腔、眼儿望、十枝花、倒夯歌、三倒腔、十柱香、一串铃等联曲有机合成。节奏沉稳、热烈,铺排巧妙,跌宕有致。山歌号子虽也在劳动中演唱,但并不直接伴随劳动动作。因此它的节奏和曲调也要较劳动号子自由得多。摹拟号子是由当地的“狩山号子”和各种民间曲牌糅合而发展起来的。它以各种语气虚词及象声词和着起伏较大、跳动性强的曲调来摹拟某种乐器的演奏声或禽鸟的鸣叫。
二、山歌
在山野和田间所唱的一种民间歌曲,其内容主要反映劳动和爱情生活,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最正式的表露,最现实的写照。甘肃的山歌可分为花儿、信天游、山歌三种。
花儿是劳动人民对山歌的昵称,又是也亲切地叫做“少年”。花儿的流行广及甘、宁、青、新、陕等省(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同时又有各种花儿盛会,届时歌手云集,拦路对歌,伞扇飘舞,游人如织。
信天游流行于陇东的庆阳地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或闲暇时,论古道今,谈情说爱,排愁解闷,抒发胸臆和传递信息的一种艺术喉舌。因其内容多系触景生情、即兴发挥,且比喻生动,语言诙谐,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古往今来尽在题中,故而戏称信天游。
山歌按不同流行地域的音乐特点又可分为陇东、陇南、陇中与河西四个区域,在乐曲结构、旋律音调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三、酒曲
人们在饮酒或在喜庆宴席上,猜拳行令、对唱、罚唱中演唱的民间歌曲,大致可分为猜拳酒曲和罚唱酒曲两类。酒曲的歌词风趣诙谐,曲调欢快明朗。
四、社火
社火是节日(主要是春节)期间人民群众自发举办的一种娱乐活动。甘肃社火的形式大致有龙灯、高跷、低跷、铁芯子、纸马、跑驴、旱船、狮子、滚灯、太平鼓、霸王鞭、高腰灯、腰鼓、秧歌、小演唱、武术以及当地流行的传统民间歌舞。社火类民歌,是社火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常常伴随着高跷、旱船及其它民间舞蹈而演唱。社火中有许多专用歌曲,在表演响应节目中必用。
五、小调
又称“家曲”、“家歌”,是甘肃汉族民族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色彩最绚丽的一种民间歌曲。小调的题材非常广泛,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生动逼真地反映了人民的悲苦和欢乐,表现了人民的思想和感情,诉说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吐露了人民的追求和向往。其曲调短小明快、优雅舒畅,结构灵活多样,善于叙事抒情。
六、儿歌
儿歌是儿童生活中唱的歌曲,其题材多为游戏、求知等方面,曲调活泼,音域不宽,吟诵式较多,节奏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