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市教科所组织的多次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如兰铁一中的121模式和兰州二十七中的6531模式。在观摩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市教科所李培荣老师先后多次论述了如何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这对于我今后准备高效课堂公开课甚至教学新秀比赛都有诸多帮助和借鉴。
一、围绕核心主题备课、讲课
每节课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开展备课和讲课,不一定将教材内容面面俱到。例如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不必要展开讲洋务运动的所有内容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资产阶级两面性等。(可参见拙文《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观摩课听后感 》)再比如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不应该把知识点也变成百家争鸣,而要突出核心的主题“儒家思想的形成”。有了核心的主题,一节课才有了灵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才有了可能。
二、设计有价值、与重难点相结合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提问后学生读课本内容来回答问题,也就是说答案就是课本的原文。这样的问题,只是检验了学生阅读课本找答案的能力,并没有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学生没有通过回答问题得到太多能力上的提高,因此没有太多的价值。再如问学生某某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等,都属于没有太多价值的问题。一节课能够设计2个左右有价值、与重难点相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将会很好地提升课堂的高效性。
三、注重问题的前置
所谓问题的前置,就是事先布置问题。为了达到课堂的高效,在课前就布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能够通过阅读学案材料和预习课本内容来完成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展示。
四、给学生更多展示、表达的机会
课堂的高效并不体现在学生能听多少,而在于他能做多少、读多少、写多少。一个高效的课堂,并不是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被动地听教师讲解灌输。教师在一节课中提问学生的人数应该不少于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而且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来展示,而不是站在自己座位旁。
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学法的指导和课堂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而非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尤其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这有点类似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一种特殊的形式。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称自己知识丰富,而是说自己一无所知,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却说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灵中本来就有的,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才未能明确显现出来。他的作用,不过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而已。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之为“精神助产术”。
此外,在课堂上也应该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总之,只有把握住“生本”、“学本”四个字,在教学设计时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参与,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