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独生政策付出代价
从1980年至今,男孩的出生比例比女孩多出约3800万名。北京开始重视这个政策的不利影响,它超越了人间悲剧,造成社会和人口的严重失衡。
这是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报道上唱出的诙谐曲。“女人们都在哪?”——这样的头条人们也曾在某日的报刊上读到过,但并没有像著名流行歌手Patrick Juvet在讲法语的区域外一夜成名那样引起轰动。况且标题的口吻也不容乐观,因为它涉及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略显沉重。這個對中国社会男性化加剧敲响的警钟,有可能推动近三十年来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
一直以来在中国,当人们谈起这些数据时,无不为它的不平衡感到吃惊。从1980年至今,男性人口的出生有可能超出女性人口约3800万。据官方统计显示,1980年中国男女人口的出生比例是107:100,即是说高于世界的标准。但在今天,这个比例已经增长到了120:100。这个差异是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反常后果,它自1980年起效,按照北京的说法,该政策避免了400百万的额外人口。
啊,这么多、这么多的男人!这个现象超越了难以寻觅女性伴侣的人间悲剧,人们再一次为和谐社会的稳定而担忧。它表明了越来越多的单身男性将老无所依,也说明了这一切仍依赖于还处于说教上的社会制度。
对孔夫子而言,男人的社会地位优于女人,这并不奇怪。天津南开大学的教师袁鑫(Yuan xin)解释到,在男性依然是文化主导的社会里,如果只能有一个孩子,人们当然倾向于选择男孩。然而毛泽东,通过一些号召促进了这类情况的改善。他宣布说:“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并给她们提供了社会权利和地位。然而一次革命并不能铲除“上下五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在中国的某些农村地区,婴儿在出生时惨遭扼杀,或者堕胎率还不断的增加。人们不是这样说吗,“抚养女孩,等于耕种他人的田”?如果在中国,B超检测时禁止透露孩子的性别,一些医生为了几百元便能轻易违反规定。
数以百千的拐卖
为了求得男裔,另一幕悲剧上演了:拐卖。中国公安部最近第一次在他们的网站上公布了数十名被拐卖的儿童,在一次镇压行动后重新被找到。据新华社报道,每年大约有3-5万名儿童被拐卖,且几乎全部是男孩。有时,一些父母也想要出售他们的男孩,因为女孩“不那么值钱”。
“妇女的稀缺”轰动一时,并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引发了无休止的、或多或少轻率的讨论,但它还远不是促使领导们改变人口政策的唯一理由。因为超越了这个政策在成千上万的中国父母中造成的沉痛伤害,超越了这几代出生的“小皇帝”们显露出的令人担忧的恶习——最终,独生子女政策提出了一个纯粹人口统计的实际问题,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就是争论的核心。“在本世纪中,如果还不做出改变,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老龄化的人口,比西方最老龄化的国家的人口还要老”,当代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先锋之一,人民大学的顾宝昌(Baochang Gu)解释到,“举个例子,我们将拥有100百万名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人口!”另一位著名专家,社会科学院的王光州(Wang Guangzhou),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国家”。通过这些评价,那些“65岁以上的”在2008年约有100百万人,既总人口的8%;在2050年将达到340百万,接近总人口的25%。这种快速的变化是处于发展阶段国家的必经之路,它依旧需要完善退休制度和社会保障的建设。
“避免劳工短缺”
活跃和富强的上海,第一个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措施。当局曾试图为他们的城市重新注入新鲜的血液,比如通过去年夏天开展的重大活动,鼓励那些“有资格”的夫妇——即父母双方都只有一个孩子的,去生育两个孩子。官员们也要挨家挨户的登门“劝说已婚的年轻夫妇”,并大规模散发传单、在电视上播放广告。必须指出,上海,几乎,或者已经代表了2050年的中国。1300万近1/4的上海人的年龄超过60岁,而当局预测在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超过1/3。上海市计划生育局主任谢玲丽(Xie Lingli)认为,这也关系到“避免劳动力短缺的到来”。然而上海独生子女政策的终止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官方媒体的某些文章揭露这是一个“向国家发出的、十分危险的信号”。
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早在1980年独生子女相关法律出台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了。从1970年起,人们抛弃了毛主席的理论,他曾读过马尔萨斯(Malthus *)的“西方资产阶级”。而这本书的论调至少颇与孔夫子的继承人相符,它将民众和多人口的基本概念和国家的强大与昌盛联系在一起。1973年,政府发表了有名的3个字口号:晚,稀,少。换个说法,就是结婚晚,生育间隔期长,限定孩子的数目。几年后,在一场计划生育运动中则明确规定到“孩子,两个刚好,三个太多。”事实上,在独生子女政策推出之前,生育率就已显著地下降了,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从5.7减少到2.8个。今天官方公布的则是1.8个。但是顾宝昌,和其他的人口统计学家一样,认为是在1.5到1.6之间。独生子女政策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它仅涉及了36%的中国人,尤其是居住在大、中等规模城市的。在19个外省的乡村地区,即53%的人,那些夫妇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话。最后,11%的人——主要是少数民族——可以不受生育数目的限制。人们总有办法继续生育,然后缴纳高于一年工资的罚金。
* 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人口原则》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否则,贫穷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
“我们错失了良机”
与大部分主流的观念相反,中国的13亿居民将不会看到它的人口无限增长。中国的专家则一致认为,人口总数将在2030-2035达到顶峰,即大约有14.5亿的公民。“我认为不论采取什么生育政策,人口还将会停止增长”,王光州(Wang Guangzhou)说到,“进展如何还有待关注...”当然,这个进展取决于北京将在何时终止计划生育政策。“您问我什么时候是最理想的时机?应该说是最不糟糕的时候吧,因为我们已经有十年的、可怕的推延期了”,顾宝昌叹息到,“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的争论和混乱。人们错失了良机。因为人口学和经济学不同,我们不能拿数十亿美元去下一个赌注,它也不能在几个月内解决问题。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某些人还仍然拿'不稳定'的威胁做幌子。”最近,中国计划生育的领导人肯定了出生人口审查政策在至少十年内还将维持现状,因为担心已经失去平衡的人口突然急剧增长。
大部分的人口学家呼吁政府做出改变而无需等待,就从准许所有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开始做起。在第12个五年规划期间(2011-2015),这些讨论有了起色。但在法律之外,最大的问题是要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反应将会如何。在上海,对“有资格”的夫妇的民意测试表明,在他们中只有少于20%的人认为已经做好了生育2个孩子的准备。“的的确确,我们备受宠爱,也品尝到了自由的滋味,就像西方的那些年轻夫妇一样”,一位已婚3年多的年轻上海女性,李(Li)说到,“而且我们也看到过父母为了教育唯一的孩子是如何倾尽心血。这并不令人羡慕!”“总之,现在我们更喜欢'零个孩子,双倍工资'”,她的丈夫打趣道。“在江苏的农村地区,我们研究的项目之一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结果”,顾宝昌(Baochang Gu)则评论说,“在那个地区,20年来,单亲独生子女的夫妇被允许生两个孩子。但在他们之中仅有10%的人会这样选择。将来,会有21%的夫妇认为准备好了,而45%则会认为他们想要但不会去做,尤其是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
某天这个世界加工厂会失去它的手臂吗?人口学家强调说,未来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中国经济增长不堪负荷。来自美国的另一项研究指出,目前中国的100个就业人口中有16个老龄人,这个比率预计到2025年将翻一翻,而到了2050年又将再翻一翻,即达到61:100。与此同时——中国新闻报道指出——印度将比中国多出2.44亿的就业人口。这一次,它关系到了国家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