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98天。

今天接连参加了三个会议:全校教职工大会、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高三年级班主任工作会议。在高三年级班主任工作会议上,领导对我的工作给出了“很卖力,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方式方法还有待提高”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这的确是我目前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更多付出的是“苦劳”。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苦劳又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以督促学生早晨按时到校为例,无论是在班会上统一要求、私底下个别谈话,还是对迟到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惩戒,效果总是不好。所以我选择了“做好自己”。我开始坚持每天7点之前到教室,比对学生的要求还严格。我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更具说服力。有学生家长反馈说:“孩子早晨出门的速度明显加快,说班主任很早都到教室了,他也得抓紧。”可见,我的做法还是有所成效的。只不过正如领导所言,这个效果的取得完全依靠了“卖力”而不是什么特别的“方式方法”。如果班主任工作事事都如此解决,那就算是有十个我,也会被累死。但是我希望学生能够从我的行动上至少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付出了努力,结果总不会太差。方式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可以锦上添花,但是一定要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我在班主任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注重宏观把握而缺乏细节关注。对于学生的发展,我总是愿意从大的方向进行指导。而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指导,做得工作甚少。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我与个别学生的约谈次数要明显少于其他班主任。通过反思,觉得自己对教育缺乏爱心的投入。总是觉得只要把握了大方向,班级不至于秩序混乱,班风学风不至于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就足够了。一开始都没有意识到应该去走进每个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自己,了解他们的问题。有时候会将这一问题归咎于性别和性格。因为我发现女班主任往往更容易找学生谈心。而我自己在和男生谈话时交流的深度往往大于女生。这对于管理一个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文科班来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

当然,如果我能投入爱心,又能够掌握好方式方法,就是最理想化的结果了。而要实现这一理想,我还需要更多地经历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