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幸以北京高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奥运会媒体村的住宿服务工作。当时零零碎碎写了些内容并发表于网络,但因奥运期间舆论管控严格,所写内容有不少吐槽和未查证部分,后被有关部门约谈要求删除文章。值此北京奥运会举办十周年之际,还是想重新发布出来以留念。所写内容主要是在我们入驻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开始媒体村住宿服务准备工作一直到8月8日奥运会开幕之前,为了保留那份真实的记忆和当时真实的工作状态,内容未作任何删改。开幕期间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再记录。后来因为个人身体原因,提前结束了住宿服务工作并于8月15日回到北师大。

奥运会开幕前的工作

2008年7月2日,我们早早收拾好行李,离开了学校,踏上了奥运媒体村住宿服务的道路。

驻地学校是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一个普通的小中专,为了迎接我们的入住,提前给学生放了假,还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学校总体感觉不错,进入宿舍以后,男生更是惊呼比西西楼好,这都是师大培养出来的良好作风呀。宿舍6人一间,也算宽敞,一切安顿之后,又开了个大会。校方对于我们的入住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学们的热情十分高涨。

7月3日我们第一次走进了媒体村,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住宿服务团队入村仪式,我们5号楼的楼长也参加了,期间正值北京市副市长来视察5号楼,我们用长时间的掌声对他们表示了欢迎,已经有了一种作为5号楼主人的感觉。楼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提出了几点要求。

7月4日,咱们历史学院的同学和体育学院的同学进入5号楼进行第一次工作,我们跟着师傅来到一所房间,师傅安排我们清理墙角,擦家具,还有用吸尘器清理房间。跟别的组比起来,我们组效率比较低,但是大家都干的很认真,工作还是比较累的,时而趴着,时而跪着,时而坐着,清理墙角是个很费劲的活,虽然屋内有空调,但是很快我就大汗淋漓了。不过心情是十分畅快的,也就不觉的辛苦了。

7月4日晚上开会,带队老师对前几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北师大的住宿服务团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我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与同时参加服务的某学校相比要好很多,可以说为北师大赢得了良好的形象。同时宣布了令大家兴奋的决定,7月5日和6日放假!

这段时间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驻地学校,由于管理严格不允许随便出去,我们只有在那里,一天看看书,或者搞搞娱乐活动,虽然好像是很无聊,但是带队老师说,我们是在提供保障服务,只要一有命令,咱们就可以随时顶上去。

驻地学校的伙食口味还可以接受,可是价格却不敢恭维,一顿饭将近八九块,而且量很少,幸好给的伙食补助还能够用。今天回到师大新乐群,好好吃了一顿,真是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以前觉得新乐群总是那些菜,都不知道该吃什么,饱受了北京医药器械学校饭菜的煎熬,才觉得新乐群什么都好吃。

在以加拿大记者为主的奥运记者报道团入住咱们负责的媒体村5号楼之前,我们还要接受各种培训,一切才刚刚开始,随着这个短暂的假期的结束,新的挑战就会到来了。我们的口号:奥运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精诚团结,服务奥运,为国争光。

14日上午11点半,刚吃完午饭我们就接到通知,马上到楼下集合,而且要求穿统一的工作服。外面还下着小雨,很多同学都还没有来得及吃饭就匆匆忙忙准备去集合了。在这里的生活总是会出现这种情况,会突然通知你集合,但具体干什么都不说清楚。集合后我们快步来到媒体村,里面有好多辆大巴,各个学校的媒体村住宿服务团队都来了,这时才听说去开会。除了各学校的服务生,媒体村的工作人员也都集合了。看来这个会议的确很值得期待。

大巴送我们来到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这也算是我走进的仅次于人民大会堂等级的会议大厅了。步入会场后看到了“第29届奥运会绿色家园媒体村赛时工作动员大会”的横幅,整个大会有两千多人参加,估计会在下午一两点进行。这时候会议工作人员开始教我们如何配合会议的一些流程,比如某个人发言的时候喊口号,授旗仪式的时候欢呼等等,口号多而复杂,还有各种手势暗示我们,而且演练了很多遍,后来竟然演练起了唱国歌,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大家都想,也许是某个重量级的领导人出席,不然不可能准备得如此详细。然而之后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工作人员通知,下午安排了两场讲座,会议将在下午五点举行。大家这么匆忙的赶过来,竟然是为了五点的会议。由于我们的工作服没有任何口袋,大家出来的时候都没地方带钱,很多没吃饭的同学都无法去买吃的,无事可干,我们被束缚在会议大厅里等候讲座。

下午的讲座有两场,第一场还是很不错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校长讲关于中西方的媒体价值观的问题,深入浅出,而且妙语连珠,很吸引人。但是第二场讲座是一个参加了多次奥运会的记者讲了自己的经历,但是讲话略拖拉,听着也无趣。第二场讲座就结束后,大家为讲座的结束热烈的鼓掌。真正的会议总算要开始了。领导入场,全场一片掌声,我自习看了看,没发现自己认识的国家领导人。等到会议开始介绍到场领导时,什么奥运村的领导,媒体村的领导,大家都不太熟悉,只是鼓鼓掌,突然介绍到了邓亚萍,全场一片欢呼,掌声一下子热烈起来了。一则是因为见到了明星,二则这邓亚萍是所以到场领导里唯一一个大家以前听说过的。会议先是动员讲话,然后服务生代表、志愿者代表、酒店代表等发言,然后是授旗仪式,最后是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

15日下午又该我们去干活了。我的工作依然是吸地和擦尘。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搞定了两层楼。其实离开村还有不到十天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接受一些客房服务流程的培训,结果就我而言,来媒体村只做过吸地和擦尘,其他什么工作都没做过。可是到了正式服务的时候,不可能只干那两件活。

晚上还参加了在驻地学校举办的篮球赛。今天对阵的是文学院,经过努力的拼搏,我们拿下了比赛。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没想到赛程安排今天要连续打两场。第二场对阵物理学院的比赛我实在是感到体力不支,可是我们历史信息前台联队没有替补,无奈又去誓死一拼。不过说来也怪,今天虽然很累,但状态还不错,球队整体打的也很流畅,出人意料的连胜两场。这是个奇迹,我们从来没有取得过这么好的战绩。

16日晚上吃晚饭,突然通知集合去媒体村,依然是没有通知去干什么。到了之后才知道是去搬水。真不知道外国记者们是不是都这么爱喝矿泉水,5号楼都装了一个多库房了,还要搬。这次搬水和昨天不一样了,昨天是把水从楼外搬到楼内的电梯里,由电梯送到地下室,然后再搬到地下室库房。这次是从楼门外把水直接搬到地下室库房去,这增加的上下楼梯的过程大大消耗了人的体力,几趟下来我就大汗淋漓了。搬完之后我们准备整队撤退,结果又接到通知,从媒体村东门往楼里搬水,天哪,从东门到五号楼至少得一百米,这么远距离的搬水,也太浪费时间和人力了。可是不知为什么,装矿泉水的车就是不让进到村里来,只能靠人力。忙了两个多小时,天已经黑了,总算结束了工作。

让人激动的事情是晚上发了正式的媒体村工作证件,这是奥组委为所有注册的工作人员配发的奥运期间工作的正式证件,没有了衣服留念的可能,证件便是我们作为留念的唯一指望了。

从希望到失望

经过了从选拔到培训,进驻到进村,一系列的激动和惊喜,我们从没有考虑过其他问题,我们只是沉浸在参与奥运的兴奋中,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开始失望。

服装是对我们热情的第一次打击,一开始锦江和学校的负责人都声称工作服是阿迪的志愿者运动服,其实很多人也就是冲着一套奥运工作服来的。但是发衣服的那天,大家都很失望,都不相信这会是最后的工作服,直到我们看到其他学校的住宿服务生都领到了同样的服装。这套服装包括后来发的鞋,都没有任何商标,不知道是从哪个小厂家发出来的处理品,设计一点中国元素和奥运元素都没有,蓝白色,完全是囚服的风格。真不知道那些领导们是怎么决定用这套服装的,连奥运会徽都没有的服装实在让大家无法接受。

工资的问题是对我们热情的又一次打击。虽然咱们是为奥运服务的,也不是把拿钱作为唯一目的,可是承诺的伙食补助至今一分没发,在驻地的一切生活费用全部由我们自己承担,赛时工作时的工资标准至今也未公布,甚至不允许我们去询问有关工资的问题。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当初招奥运服务生时官方说好是有报酬的,既然有报酬又有什么值得去回避的呢?听说某大学的服务工资已经由最初说好的8000降到3000了,虽然这个消息的真假值得考证,但至少说明了大家对于工资问题的担心和奥运官方回避问题的消极态度。

我们从来没有减少过服务的热情,对于安排的各种工作,我们总是尽力去完成。可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却一个也没有得到,我们虽然有义务服务奥运,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奥运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奥运服务工作的,所以我们需要自己的权利得到保障。而这一点上,上级对我们考虑的确实太少。

大家其实都注重的是参与奥运的过程,注重的是这次难忘的经历,希望我们不再会有更多的失望,希望这次经历留下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