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落下了帷幕。每到这时候,总会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回忆起自己在高考中的经历。今年,我想谈谈关于高考的两个问题。

一、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核心的教育公平性何在?

人们常说,高考是现行体制下最公平的考试。此话不假,从报考、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来看,能够做到较少地有人为因素的干扰,这在越来越注重利用人际关系来搞定一切的中国社会是不多见的。但是教育资源的差异、对孩子成长差异性的漠视,使得高考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公平的。有一幅漫画非常耐人寻味,主考官说:“为了公平起见,你们每位的考试题目都是一样的:爬上那棵树!”可考生包括了猴子、大象、海豹、狼和金鱼等。这种看似公平的考试,对考生而言是一种公平吗?

1、教育资源的差异

关于教育资源的地区性差异,看看每年清华北大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再看看清华北大在西北地区的录取分数线,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其实即便在同一个地区内,教育资源依然存在巨大差异,冲击着高考的公平性。众所周知,每个地区都有所谓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或市级示范性高中,这些所谓的“示范性”高中其实就是以前“重点”高中的另一种叫法,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示范”作用。拿兰州市来说,西北师大附中在全省范围内招生,中考600分以上的学生基本上都进入了这所学校。中考成绩如此优秀的学生进入了一所学校,高考全部上二本甚至重点都是理所应当的。而实际上,这些招进了当地最优秀学生的学校,在高考中基本上不可能达到100%的二本率或重点率。如此看来,示范作用何在?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示范性高中,是能够勇敢地接纳各个分数段的学生,能够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垄断了教育资源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精英教育”的思想依然被认可。每一个学校都希望招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抢到生源。而我们是否想到,那些处在中下层的高中,他们的优秀师资被挖走,优秀学生被挑尽,他们的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那些所谓的“示范性高中”是否一样?

2、学生成长的差异

以试卷成绩来区分学生等级,决定考生接受何种高等教育,也是不公平的一大体现。每个生命从孕育到成长的过程,都是充满着各种差异的。有些孩子发育早,有些孩子发育晚。有些孩子擅长逻辑推理,有些孩子擅长动手操作。而高考却用统一的几张试卷来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这显然是对学生差异性的漠视。我们不能揠苗助长,期待所有的高中生都能在高考的那两天美丽地绽放。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真正以每个孩子的自我发展为考核标准,这才是对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尊重。

我们的教育体制

二、为保障高考而投入巨大社会资源是否合理?

这几年,为保障高考而投入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令人担忧。高考期间附近工地一律停工,娱乐场所一律停止营业,考点附近交通管制,家长毒死小区池塘中的青蛙……每当高考来临,社会就如临大敌,禁令无限制扩大,全民皆兵,交通、公安、医疗、电力、城管纷纷投入高考保障工作中。高考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如此多的“特权”吗?如果一个考生在考试时,连路旁一辆汽车开过的声音都忍受不了,这点心理素质能成为一个适应当今复杂社会的人吗?

高考消耗掉的社会资源成本,已经超过了应有的一个度。就拿今年高考来说,为了杜绝作弊行为,全国大部分考点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每个考场内具有探头全程录像,考场内还安放了全新的手机信号屏蔽仪,如此巨大的资金、资源投入,仅仅是为了防止极个别考生的作弊行为,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公平。

网上有评论说得好,整个社会现在患上了高考“群体性焦虑”,这其实暴露出了高考“独木桥”式竞争和“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仍然在延续。缓解“全民高考”的焦虑与过激反应,需要多方合作,协力治理。改变高考方式,譬如改一次为多次、统一招生加自主招生等,稀释一年一度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同时,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人才评价体系,增加素质教育权重,告别“唯分数论”。这才是健康良性发展之路。